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向海 《新闻知识》2012,(8):100-101
新闻的大众化是建立在规范语言和通俗易懂语言基础上的,而坚持新闻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也是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立足于社会和广大受众之中的根本。要做到大众化,就要追求新闻的通俗化,追求通俗化,无疑能为媒体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吸引更多的受众,谁做得好,谁的受益就更大。那么,如何取悦于社会公众,从而做到雅俗共赏?从而做到人人喜爱?是媒体和媒体人长期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维新派报人既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新闻通俗化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虽然他们当中对报纸语言通俗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报人认为,报纸要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必须走通俗化道路。维新派新闻通俗化思想,过去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大众化"的开端。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注意"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维新派提倡用白话写新闻、办报纸,虽然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对民众知识的提高,对新闻业务的改进都具有积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只属于语言通俗化层面,与"新闻大众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朱斌 《新闻窗》2011,(1):38-39
近十余年,都市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但在其“红红火火”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以社会新闻立报的办报方针已导致“小报”形象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家长里短的报道内容已不适应新兴的中产阶层受众的口味;通俗化的办报风格已严重制约了报纸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中国梦、解读中国梦、颂扬中国梦。深圳卫视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用清新活泼的"说唱新闻"形式,以通俗化的语言、节奏感强的饶舌令,积极探索电视资讯表达新方式,走出新路子,网民赞其"接地气、聚人气"。  相似文献   

5.
赵子薇 《青年记者》2017,(17):116-117
在日本,小报是相对于大报而言的大众化廉价报纸的别称.日本现代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奠基人小野秀雄将小报定义为“与政论本位的大报相对应的娱乐本位的报纸”,①西田长寿在其著作《明治时代的报纸与杂志》中,继承了小野秀雄的观点,将小报定义为“通过平实的笔触,主要报道世间百事的、标注注音假名的报纸”.小报不持有确切的政治立场,标榜不偏不党,把所有阶层皆视为自己的报道对象,取得了很大的发行量.当今,在日本报业占有重要地位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全国性报纸就是由小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论     
1、导向与市场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大报抓导向,小报找市场”,“党报要听党委的,小报要听市场的”。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报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既违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原则,又违反新闻工作规律的十分错误的思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各类小报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实现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7.
三、北伐战争至“一·二八”抗战(1926——1932)这一时期,是上海小报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先后出版的各类小报,竟有700多种,有时一天就会有数十种小报问世。按其内容分类,试从七个方面概略介绍如下:1.黄色小报。黄色小报系指大量刊载低级趣味的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以取悦于读者的小报。这种小报在形式上又分横四开和横八开两种。横四开小报以1926年10月5日骆无涯办《荒唐世界》为开端。该报将四开彩色纸横印,虽标榜专揭社会黑幕,指示人生迷途,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宋颖 《新闻前哨》2003,(10):27-28
议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是理性信息的传播,所要传播的道理是无形的,抽象的。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平民化亦称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评论平民化可简述为:以平民为本位,以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评写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平民的社会生活。新闻评论平民化  相似文献   

9.
主要读者是农民的小报,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下,怎样把宣传搞得尽可能通俗化,使所宣传的科技知识,既适合农民的需要,很有用,又让农民看得懂,愿意看,这是小报小办的努力方向之一。我们小报提出办好科技专栏,应该努力做到“文化低的看得懂,不识字的听得懂”。开辟科技专栏两年多以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社会化,就是以社会新闻的形式报道经济新闻,使经济信息社会化,硬新闻软化、通俗化、大众化,有较强的可读性。 新闻心理学告诫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往往受制于对他有意义的事物。我们的经济报道要做到社会成员共同感兴趣,使社会各界读者产生共鸣,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就必  相似文献   

11.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大与小“大报”、“小报”的提法,近几年来频频出现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口中,这一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已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报纸发展的正确判断。按照刘健同志的说法,“严肃的、庄重的综合性日报,特别是全国性综合新闻报”是大报,而那些“都市生活”类报则是街头小报。有了“大报”、“小报”的机械划分,接下来便是对所谓  相似文献   

13.
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是美国NBC、CBS、ABC三大电视网全天播出的重要新闻栏目之一 ,该类节目因其特别的受众定位而独具特色。该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 ,成为近年来整个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变化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运动本身从1985年3月起,日本全国性三大报之一的《朝日新闻》,在社内开展了一个“通俗化运动”,也就是新闻写作通俗化运动。目标主要是解决“硬派新闻”——政治、经济新闻的艰涩难懂问题,使报道向读友靠近一步。《朝日新闻》老将、退役后现任日本新闻协会审查室审查委员的后藤文康先生,曾向《朝日新闻》提交一份《后藤报告书》,把审查工作中接触到的读者的意见,反映给了报社。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16.
戈公振著的《中国报学史》,其第二章曾谈到宋朝的“邸报”、“小报”和“新闻”等,但没有系统地说明。兹就所见的宋代史料略加概述,供参考。按宋朝的报纸,有“邸报”、“朝报”、“边报”、“小报”等等名色,“小报”是南宋才有的。“邸报”、“朝报”、“边报”都是政府公报,系由官方发布的政治新闻,  相似文献   

17.
徐生 《军事记者》2008,(5):20-22
目前,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注重“讲述”的叙事时代。“新闻即叙事”、“新闻即‘事学’”等理论早已用以指导新闻实践。在这种话语环境下,如何用官兵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报道严肃的军事新闻,是值得我们始终关注和不断探讨的现实命题。 《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是党在军队的喉舌,是我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军事新闻报道的主战场。一直以来,军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满足官兵阅读需要的服务性功能,优化话语模式、创新报道手段,努力实践着生动、平实、形象的通俗化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谢金 《新闻实践》2005,(5):49-49
娱乐新闻凭其娱乐性、大众化、通俗化而倍受受众青睐,但与此同时,娱乐假新闻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一、娱乐假新闻的主要类型1、主观臆造型。当事人没有说过的话被引用得有模有样,当事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被想当然地“预测”出来。2005年2月22日,新加坡某媒体传出“郭晶晶因为身怀六甲,所以不参加今年3月将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志看到各种服务性、专业性的小报纷纷问世,发出这样的感叹:“小报挑战,省报难办!”难在哪里! 一日难在省报是“二级站”,联系群众没有市县小报那样密切。对此说法,我觉得不可苟同。省报在我国报业结构中属于第二层次,居“二级站”的地位,在接近读者和发挥新闻地理接近性方面的优势固然不如市县小报,但它联系群众的范围更广,新闻选择有更大余地。根据我们调查,影响省报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因并不是“二级站”  相似文献   

20.
吴娜 《新闻世界》2008,(9):50-51
《安徽法制报》从1983年创刊以来,版面形式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黑白大报,再到今天的瘦身彩色大报,历经多次变革。每次形式变化的背后无不是为了适应改革步伐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求变则新”,《安徽法制报》酝酿着一次次的变革,“他以什么新的形式亮相”、“他有什么新的设计理念”、“他的‘第一眼效应’是什么”、“他的版面语言为何”……一直是我作为美术编辑不断求索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安徽法制报》的版面大为改观,笔者设计的版面在2004年和2005年两获安徽新闻奖二等奖。2006年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