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深圳特区报自办发行已有三年多,在发行工作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促使读者下决心订报的重要因素始终包括报纸的编校质量,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贴近性等,也有一些读者认为,报纸的差错率低、版面内容丰富也是他们作出抉择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李金萍 《新闻窗》2006,(5):75-76
随着电脑的普及,新闻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校对正处于被逐步淘汰的边缘,改变校对的形式和理念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李伟 《青年记者》2002,(8):27-27
校对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做好了更难。难就难在来不得半点疏忽,难就难在一旦出了差错就无法追悔。而科技类报刊的校对工作除具备校对的全部属性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方面。  相似文献   

6.
7.
校对质疑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质疑,《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提出疑问”。校对质疑,指的是校对人员在校对书稿的过程中,对原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疑问,提交责任编辑及时处理,以把好图书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8.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潘树广 《出版史料》2001,(1):101-102
有些书籍在论及校对的历史时,认为古代称校对工作为“校雠”或“校勘”,而“校对”则是出现得很晚的词汇。例如《校对手册》(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说:“校对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古代的校对工作叫‘校雠’(雠即仇)或‘校勘’。”又如《辞源》(修订本),收录“校雠”、“校勘”,却不收“校对”。按《辞源》的“出版说明”:“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此书不收“校对”,表明编者将它视为鸦  相似文献   

10.
袁薇 《青年记者》2007,(16):131-132
时光荏苒,接触报纸广告校对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自己的实践经历,有经验也有教训。笔者归纳了一下,认为一个刚入行的校对要真正入门,须经过"三关"。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3.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同名的论文,就我们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辞书编撰的规范性。后来因故未能参加第5届语文辞书研讨会,但是把论文发给了主持修订工作的诸位先生,希冀对《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尽一份绵薄之力。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后,我逐一研读核对,发现我在那篇论文中所提到的大多数问题在这一版词典中都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计算机普及率的提升,磁盘投稿、网上投稿的实行,校对软件、专业词库的开发成功,给古老的校对方法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计算机辅助校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刊》2007,(6):56-57
常见易错词语1."综合征"与"综合症""综合征"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现代汉语词典》较前的版本没有列入这个词条,因而用法不够统一,报上常见的是用"综合症"这个词。2005年出版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增加了这个词条,  相似文献   

17.
赵静 《编辑之友》2010,(12):75-77
目前,有关报刊及图书编辑的标准和规定中涉及的方面很多,但很难找到针对全注音读物的标准和规定.我们在编辑校对工作中就注音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写在这里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18.
黄菁  陈雯 《新闻前哨》2006,(10):99-100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如何在同类报纸中展示自己的特色,成为现代报纸设计的新要求。各路报界精英都力图在版式上树立自己的风格,如:《北京青年报》的浓眉大眼式、《南方周末》的眉清目秀式、《解放日报》的太阳稿版式,都是各具风格的版式设计。但是,不论如何标新立异,树立自己的风格还需注意报纸版式要符合读者的定位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泽东选集》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校对学家孙培镜先生在《校对概论》中说:“我国汉文字校对的发端,从正考父算起,距今约二千八百年了,在这漫长的世事沧桑中,我国历史典籍得以保存、流播,汉字得以统一、长生,中华文化得以庚续、弘扬,其间校雠之功不可没,历代校雠活动所积淀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今世界范围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校雠,即当今的校对。校对在《辞海》中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这是校对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