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共同的家园》是六年级自然第十一册人与自然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资料来认识地球资源的多样性,理解人类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球资源的多样性、重要性;第二部分认识地球资源的绝灭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加速了地球物种的绝灭;第三部分讲解生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构思本课是苏科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二篇“观察水”中的第二版块关于“溶解”的内容。就教材地位来看,本单元用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物质的切入点,意图是站在生命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认识水对动植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真正体会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观察水”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和一滴水的观察,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描述水,并能利用所学知识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  相似文献   

3.
正《做框架》主要是两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制作并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认识斜杆的独特作用;第二部分是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并加固正方体框架,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显然,编者是希望学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让学生认识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开展地震演练活动,笔者将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2课地震一课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给大家,供参考。1地球构造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观察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多种感官的感知方式认识水,并能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本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四杯不同的液体中找出哪一杯是水,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等),从而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一般特征,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等特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目前人类知道的唯一具有生命繁衍和高度文明发展的天体。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斗争中,不断提高征服自然界的智慧和能力。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高新科技蓬勃发展,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的出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向自然界无休止的索取,似乎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是我们不能陶醉于这些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破坏了原来地球的生态平衡,自然界是有反作用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不堪重负,环境压力日趋严重。当前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面临着六大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反常;人口爆炸。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创新氛围为理论基础,旨在借助实证分析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师生对创新氛围重要性的认知差异。通过SPSS 26.0对30份教师样本和349份学生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在重要性认知“教师高-学生高”的区间,教师授业、资源支持、校园文化、学友关系指标都占据了大部分;“教师低-学生低”区间指标的整体表现相对较低,主要由自由程度和学业难度中的指标构成;“教师高-学生低”区间主要是由资源支持、学友关系和校园文化的指标构成;“教师低-学生高”区间主要是由自由程度的部分指标和校园文化的少数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9.
生命之歌     
小飞蛾 《阅读》2024,(26):60-61
<正>大型纪录片《生命之歌》通过山水林田湖草及与其和合共生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展现云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让大自然讲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云南的实践。《我们的山脉》带你走进云南的崇山峻岭,倾听山的故事,记录着高原的隆升、气候的变迁、生命的演化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祁正来  李红 《阅读》2023,(15):48-50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笔者以黄海湿地典型的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短线课程,通过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典型,力求打通学生与自然的壁垒,让湿地教育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认知。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的一篇新课文,它介绍了地球的样子,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状况,对地球资源的破坏等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发出精心保护地球的号召。这篇课文的选入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大语文”观告诉人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的特殊性,就更决定了教学时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英语教学的3P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3P教学法主要需要老师来掌控整个课堂的教学,按照教师自己的既定教学目的,从而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成果展示(production)三个部分。在教师呈现部分,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的,要求学生弄清新课程知识重点。这个部分,老师主要以讲授课程为主。第二个部分,在任课老师的预定教学框架里,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课后作业联系到一起。第三部分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所学的内容展示出来,以利于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个阶段里,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到一起来,从而达到语言输出的最优效果。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实践,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最终达到掌握英语语法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学有供学生操作的大量的实验器材,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场地,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九册《热对流》一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这篇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认识水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库尔滨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北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该保护区的重要性、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保护区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及保护区的建立在科学研究领域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神奇的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中的第3课。这一课,着重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学生要根据餐巾纸和水等有关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需要加以特殊保护的,具有典型意义自然景观地域。象那些丰富的物种资源分布区,珍稀的动植物分布区,能够揭示内在规律的特定风景区,具有参照标准意义的地质剖面及化石群产地,以及一些人们至今还不认识的,但在探索自然规律中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区域等。显然,其中大多应严格保持在天然状态下,但也要把极个别的受到人类活动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地球引力》一课在自然课教学中是属于比较难上的逻辑推理课,其难点是认识地球引力和引力的方向。教材中,通过图和一些事例让学生想象推理,从而建立地球引力概念,认识地球引力方向。教学中,教师虽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体会不深。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概念,转换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实验?我们根据磁铁吸铁原理,制作了磁性地球仪。用它进行模拟实验,效果明显。在全国观摩课上,专家评价这是地球引力教学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中,经历了劳力经济、资源经济阶段,或者说是自然经济、工业经济阶段,现在开始的知识经济阶段,则是第三个经济发展阶段。自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是一种物质资源,但森林的重大价值则在于环境方面,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环境资源。森林覆盖了地球上大约十分之一的表面,固定了将近一半生物圈的总能量,对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和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森林在地球表面的零星的条块状分布,对于一定的区域,森林的影响则更为显著。森林效应就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和生长,对全球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局部环境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和影响。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水文、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应着眼于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在法规制定方面,云南省制定了全国首部“指引型”保护条例,进而建成“指引型条例+种类型条例+区域型条例”三位一体的综合立法体系。通过对纲要的落实,云南省形成“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以及“一湖一条例”的立法保护格局。对于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目前存在保护手段缺乏灵活性、立法框架缺乏体系性、对基因与物种数据的保护缺乏强制性等问题。对此,可提供以下解决路径:一是提高保护手段的灵活性,形成“因地制宜”的立法思路;二是加强立法框架的体系性,完善“圈化保护”的立法框架;三是增强数据保护的强制性,实现“库化保护”的基础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