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吗”问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吗”字的历时演变过程析离出了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三种功能类型:询问求知句、猜度求证句和反诘质疑句;2.运用传息语法的有关理论分别考察了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几种信息结构;3.运用信息结构的分析方法对某些同形异义的“吗”问句进行了析离;4.在余论中,还提到了其他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因素。通过以上的分析.文章试图说明信息结构是制约人们理解问句功能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妈妈,你看,彩虹!”“美吗?”“美!”“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阳光?我们平时见到的阳光,为什么没有这么美呢?”  相似文献   

3.
黄永玲 《家教世界》2022,(Z2):73-74
<正>“蔬菜和水果都是绿色食品,孩子不爱吃蔬菜我就让他多吃点新鲜水果……”“这样可行吗?蔬菜跟水果还是有些不同的,能替代着吃吗?”“这还真搞不清楚,我得去问问专家……”蔬菜和水果能互相替代吗?孩子不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吗?很多父母会认为蔬菜、水果都是植物性食物,  相似文献   

4.
“嘛”与“吗”作语气词时,作用有明显区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清楚:“嘛”用在句末表示道理显而易见或期望、劝阻;“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该词典还特别提醒读者注意:“表示疑问语气用‘吗’不用‘嘛’。”然而不少报刊“嘛”“吗”不分,甚至高中教材也有这种语病。例如: ①此时更需要我们扬弃苏轼精神, 古为今用吗。(《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 ②在体裁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题目本身就是要提倡写科幻吗。(《中  相似文献   

5.
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学有许多这样那样的“怕”。 听!“大合唱你参加吗?”“唉,算了吧,我怕我唱不好。”“排球赛你上吗?”“不行吧,恐怕我打不好。”“学生会竞选你参加吗?”“不、不、不,恐怕我没那个本事”。…… 就这样,合唱队演出成功了,没有你;排球赛赢了,没有你;新当选的学生会干部,还是没有你。机会就像把细沙,随着你怕这怕那无情地漏去。  相似文献   

6.
橙子逃亡记     
陈学成 《作文》2023,(13):49-53
<正>“天哪,难道我们的最后归宿就是人们的肚子吗?”橙子甲忧心忡忡地望着餐桌上剩余不多的兄弟姐妹喊。“那你有更好的归宿吗?”橙子乙问。“嗯,我想,”橙子甲咽了口唾沫,“或许还有一条活路——逃亡。”“被人们装到肚子里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橙子丙大声反驳道。  相似文献   

7.
用心灵倾听     
大自然的声音千千万万,丰富又奇妙。你注意听过吗?你听见过小树苗长高的声音吗?你听见过桃花梨花开花的声音吗?在春风温柔的吹拂下,在春雨悄无声息的滋润下,小树苗“噌噌噌”地直往上蹿,不经意间,花骨朵儿“嚓”的一声咧开了嘴,你听见了吗?没听见?再仔细听听——不光用耳朵,还要用心去听。听见了吗?你听见过夏夜昆虫的歌唱吗?“口瞿口瞿,口瞿口瞿”,是蟋蟀在墙根下唱歌;唧唧唧唧……”,是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中低吟“;嗡嗡——嗡嗡——”小甲虫不甘寂寞,也哼起了小曲“;簌簌,簌簌”“,口兹——口兹——”是什么声音不明原委地此起彼应?哦,知…  相似文献   

8.
倾听     
“咚咚”,僧敲月下门;“叭叭”,雨打身边窗;“叮叮”,时间紧扣心扉;“哈哈”,青春活动的节拍……这些声音,你听到了吗?在意了吗?倘若没有,你就该遗憾了,因为你错过了许多美妙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不是有人把城市看作“天堂”,削尖脑袋从农村往里钻吗?而他却不只一次地主动放弃回城的“天赐良机”,心甘情愿地扎根在贫困落后的山村;不是有人将“提干”看作“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机遇吗?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婉绝了上级的商调,死心塌地当他的“孩子王”;不是有人把出国留洋看作“最高理想”吗?然而他毅然回绝了侨居海外祖父的召唤,长短不肯离开这块并不富产的土地;不是有人“嫌贫爱富”,离开了教育这块“鬼地方”,终于“人往高处走”了吗?然而他却拒绝了某乡镇企业的高薪聘请,把送到嘴里的肉又吐了出来,说什么也  相似文献   

10.
论“V—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演变是汉语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全文分三个部分:一、分化演变的过程;二、分化的基础和原因;三、分化演变的地域分布。主要观点如下:1.“V—neg”式的分化演变自南北朝始至清代中叶全部完成;2.“V—neg”式分化出“VP吗”后,自身的类型减少,使用频率下降;3.初期的“VP麽”与现代的“VP吗”在用法上有差异;4.“V—neg”式分化的基础是反复问与是非问疑问程度的相同以及“不、无”与“麽”读音的相近,原因是“不、无”离开了最初的正常位置并与谓语之间隔有复杂宾语;5,“V—neg”式在相当多的方言中没有分化出“VP吗”问句。  相似文献   

11.
蔡杭汐 《作文》2023,(Z2):12-13
<正>如果让你放弃出国留学,放弃研究成果,你愿意吗?如果让你连换三条人生赛道,从零开始,你愿意吗?如果让你深藏功名,隐姓埋名一辈子,你愿意吗?有一个人,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他就是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一个人总有思想,总有他的信仰。这个信仰应该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超新人类语     
《小读者》2003,(Z1)
如果你算得上是个“新新人类”,那你至少要明白“笨鸟”、“大虾”、“恐龙”这些词;如果你是个“超新人类”,那你的“词汇量”就得大得多。如果有人问你:“你宽了吗?”,你可别以为是人家探听你的隐私,想打听你的体重、腰围又长了多少;它是“你用宽带上网了吗?”的意思。如果有人说你“蛋白质”,你还乐滋滋地以为人家夸你,那你可真菜鸟;“蛋白质”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3.
1.你经常到你邻居家串门吗?2.如果邻居家有困难,你会帮助他们吗?3.街上碰到熟人,如同学、亲戚,你会主动地同他们打招呼吗?4.你经常给你的爸爸妈妈写信或者打电话吗?5.如果你亲人生病了或去世了,你会感到难过吗?6.你感到自己能应付生活中大部分的事吗?7.当你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朋友,是吗?8.你愿意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吗?9.你有很多朋友吗?10.你很喜欢动物吗?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用“是”或者“否”来回答。答案有了吗?如果10题中有 5道或以上回答“是”,说明你不是个冷漠的人; 如果你只有两道或以下回答“是”,你可能是个冷漠的人; 如果全…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看书。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封面”如金似玉,“内容”却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15.
西西信箱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非典”来了,攻克“非典”还会等很久吗?好像……似乎还要等段时间,因为“五一”劳动节的7天长假只能休5天;人们一直在酝酿的远行踏青计划纷纷被取消;许多学校停课、饭店停业;战斗在抗“非”一线的医生叔叔、阿姨们更是有假不能休、有家不能回……谁之过,没错,都是“非典”惹得祸(关注健康、关爱健康,把“非典”气死、饿死才解恨呢!xixi……这都是偶的气话,防治“非典”还要靠科学,靠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你们说对吗?)。说话间,我们众多小读者一直期盼的“六  相似文献   

16.
话语分析是新兴的语言学分支,而寒暄语又是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汉语中最典型的寒暄语“吃饭了吗?”。首先对寒暄语作了界定;其次就“吃饭了吗?”的历时变化和原因作了分析;最后,着重阐释了“吃饭了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的实验存在不足:“水会漏下去吗”实验容易失败,因为橡皮泥很难完全封住瓶口;“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用嘴去吹气球不卫生,不利于开展小组实验。为此,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改进,巧妙地将瓶盖与漏斗固定,保证实验密闭性,便于研究“水会漏下去吗”实验;将瓶盖与打气筒连接头进行固定,用打气的方式代替用嘴吹,以保证实验卫生、安全。同时,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张扬学生个性,“破”、“立”结合,师生才有“用武之地”。现在教师议得最多的大概是学生吧:不听话,不守规矩,厌学好动,蠢笨野蛮;学生呢,议得最多的恐怕是教师。学生要自立自主,被认为不听话;学生质疑逆反,被视为不上“道子”;学生好讲,很少有讲话余地;学生好动,一个声音叫着“不许动”;学生好奇,被当成幼稚可笑,乳臭未干,“后生小子”实在少点儿“用武之地”了。“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在哪儿,试问教者能因势利导吗?“教育评估”以及“社会公众”,能正视学生之“为”吗?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我们在暑期里为你们打造了“奥秘专列”栏目,希望你能喜欢!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大自然的“火锅”是什么吗?你看见过下珍珠、下银币的怪雨吗?在动物王国里,“蛇没有翅膀也能飞”;动物界评出了“十大杀手”,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奇迹,你知道“人体舒适的奥秘”吗?好了,不说了,你自己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20.
沈莹 《山东教育》2008,(9):37-37
如果被问道“你觉得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想必大家都会说:“锦衣美食,当然幸福!”我在想,真的如此吗?我们有没有洞察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大家都懂得幸福不完全来自物质的丰富,孩子就仅会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吗?精神世界的满足、愉悦、自信以及成功感才是幸福的根源,对于孩子也是如此。试想:总被“不许动”“不许跑”“不许说话”这等等的“不许”捆绑着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