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辞幻象即语言制造的幻觉。视域在文学作品中以语言形态出现.当这种形态指称的所指超越了客观现实时,便常出现修辞幻象。文学视域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给修辞幻象以极大的空间,修辞幻象的审美价值也拓展了文学语言的表现视域。视域与修辞幻象间既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多元关系。修辞幻象的生成和领悟,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视域沟通。考察文学视域与修辞幻象之间的关系,对从叙述角度领略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典和比喻是北朝石刻文学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其修辞上的提升效果强化了石刻文学的赞颂功能,造成了句式整齐、节奏和谐的语言表达效果以及典雅、壮丽的审美特征。二者的结合所造成的"喻典",使得其修辞功能更加多样、强烈。在佛教石刻文学中,带有宗教色彩的典故和比喻又呈现出佛教文学在表达过程中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较棘手的问题便是修辞的翻译,文学翻译既要遵守"忠实于原文"又要结合译入语巧妙进行再创造。在这双重要求下译者到底如何处理修辞翻译的问题值得思考。从汉文学作品蒙译例句的分析中,可发现译者要结合保留原文的审美形式,通过向译入语文化的倾斜、译入语的再次加工等是实现文学作品修辞翻译再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离不开恰当的用词、优美的句式及合适的修辞手法等。读者可以通过优美的词句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等表现形式欣赏作品,从而带来愉悦,陶冶情操,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基于语言的修辞、词语、句式等特点,着重分析语言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文体风格等关键因素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重要意义,旨在揭示语言功能与文学鉴赏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东 《小学生》2012,(11):68-68
语文教学,除了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一、凭借内容感知美1.文学美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周总理,努力学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庄子》寓言中涉及文学与自然关系的言论十分丰富,其中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自然之"道"的阐释,隐喻修辞手段的"生态化"取向以及绿色修辞言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揭示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庄子》寓言修辞的生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造属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高雅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至善结合。修辞艺术又是文学艺术之美学价值的重要栽体和反映。文学翻译是再现原作之美与创造译作之美的精细艺术过程。关于修辞,本文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文学翻译要体现审美和造美的跨越,传义和传神的结合,以实现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达到文学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文章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正确表达原文的意蕴,在风格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尽可能的传达给译文读者。从音响节奏美、句式变换的画面节奏美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培根的《论读书》其三个中译本翻译中节奏美传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3):26-27
近年来,"熵"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修辞结构的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社会评价作用和审美价值判断.我们不仅要通过评价生态文学作品来向读者宣传生态知识,批判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的丑恶行为与现象来发挥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更要对生态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价值判断.首先,我们决不能片面夸大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其次,更要评价生态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性质、大小和高低.我们反对生态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执著于人类对动物戕害的血腥场景和人类残忍自私的丑恶行为的浅层次暴露的自然主义式创作倾向与审美趣味,主张生态文学更要注重艺术形式的打磨与叙事艺术的提高,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最好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特别是对教材中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和提高。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愁”文学,它有着独特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海德格尔认为在文学作品没有进入接受关系之前,只具有物质属性,它的最重要的审美性会被遮盖。所以要理解文学作品审美符号的意义,还应该深入到文学审美活动中进行创作与接受的互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是不能靠自身力量释放出来的,它需要以读者的阅读作为产生条件。换句话说,文学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通过接受方投入文学品鉴中,才能够被有效激活,文本意义才得以衍生。而接受并不是一味的赞美,文学接受活动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文学欣赏,二是文学批评。这两部分构成文学鉴赏活动的方向和任务,而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实际上又是对这两部分的整合。教师可围绕这三点内容,展开文学审美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解读是文学作品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形象及其典范形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因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学形象时,必须引导他们识别、把握形象的类型归属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讲求声音之美是汉语修辞的传统。在英汉翻译中,如何体现汉语的“音美”,保持和再现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价值?在英汉翻译中,译文要做到音节匀称平整,声调铿锵和谐,才能够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形象思维是一种想象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文学欣赏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它不可缺少形象思维。所谓整个文学活动,一般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两个方面。没有文学创作活动,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文学欣赏也就无法进行;反之,没有文学欣赏活动,就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审美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规律,审美心理学把审美能力分为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三个阶段。教师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就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还能潜移默化地雕塑学生的灵魂,实现文学作品教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佳 《湖南教育》2004,(21):24-24
音乐审美价值是音乐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本质价值。要探讨音乐审美价值,就要确定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是欣赏者,即审美主体。音乐审美价值的客体包括各种各样的音乐体裁,如歌曲、标题音乐、交响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还包括很多非音乐因素,如文学、绘画、社会事件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多少诗文大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在音乐中陶冶性情。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使文学融合音乐美,一定可以给学生带来美文的享受,享受文学作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最好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特别是对教材中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和提高。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愁”文学,它有着独特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一、“愁”文学可以充实学生精神生活,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当代社会最大的危险就是人被科学技术异化,中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头脑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