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幅美丽、幽静的乡村田野画面,将学生引领进识  相似文献   

2.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描述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富有儿童情趣。课始,教师利用数数竞赛了解学生10个数字的发音情况;接着,利用小组合作“分篮球”,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在初读课文中,让学生主动探究“一”的读音变化和古诗的朗读停顿方法,培养细心听、用心找的良好学习习惯;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边读边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把“彼情彼景”化为“我情我景”;然后,指导学生准确书写…  相似文献   

3.
4.
教学设想: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学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教学目标1.会认"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会写"一、二、三"3个汉字,掌握基本笔画"横"的书写。3.注意汉字书写时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小语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是一篇注音的讲读课文,它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蕴清远,隽永流畅的儿童诗。全诗虽只有四句话,但充满诗情画意。诗中通过对烟村、亭苔、山花等景物的描绘,费美了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田园风光,展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而课文中的插图则再现了全诗的内容,并使之形象化。如何依纲扣本,在乐教趣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教学构想。 一、借助媒体,步人诗境 鉴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更多的要考虑如何以人为本,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人教版实验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创新的载体。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尝试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而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理念为突破口去设计教学,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数量…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插图、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个部分组成。以“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形声字中选取的,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次教学试图运用一个有趣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 ,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 ,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 ,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 ;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 ,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会认12个生字 ,认识“横”笔画 ,会写“一”、“二”、“三”这 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 ,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 ,你们会数数吗 ?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 ,从 1到 10看谁数得准…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篇注音的讲读课,它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蕴清远、隽永流畅的儿童诗,全诗虽只有四句话,但充满诗情画意。笔就新教材的特点,谈谈对本诗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它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生在学习中快捷高效地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已迫在眉睫。2008-2009学年我们物理组选择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教改实验项目以来,确有不少心得体会,现归纳如下几点,愿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山东教育》2007,(7):60-61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古代童谣,描绘了春天郊外的乡村美景。本课安排在汉语拼音学习以后,是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但从现在的学情来看,本课的识字任务并不太重,教学本篇课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中读文识字,培养语感,为朗读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写三点水,认识"河"、"湖"、"海"这些含有三点水的字. 2.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大海的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并未生活在海滨城市,大海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无形之间拉大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而这样的说话设计,潜移默化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能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韵文所创设的情境. 这节课,老师就再带你们去海边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如何在教学中既集兴趣、知识、能力于一体,又能比较准确地体现编者的意图,是我们设计教案时应考虑的着力点。本期选登的两篇设计在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的突破上各有千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拓宽大家思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出示写有2、4、6、8、10的CAI课件)同学们看,这是数学上学习的数字,大家认识它们吗?那么在语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古时候,有位诗人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2 一去二三里”。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1.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音节读,把古诗读通、读顺。2.让学生朗读。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3.老师范读。小朋友,现在听老师读,看看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时间比较长,再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三、借助媒体,步入诗境1.边读诗…  相似文献   

19.
20.
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 (出示写有2、4、6、8、10的CAI 课件)同学们看,这是数学上学习的数字,大家认识它们吗?那么在语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古时候,有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2.一去二三里。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