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了1949年以前国家统治下的“县政绅治”、1949年之后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和1978年以来国家治理下的“乡政村治”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的政治统治转向政治管理最终过渡到现代的公共治理过程,内涵着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变革中,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又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嬗变,侧重政府主导作用下的“多元共治”,推动政府与农民的现代转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界说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治理是指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的治理,其核心是"共享,"参与大学决策的人员包括立法者、社区领导、董事会、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具有公共性、系统性、层次性。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较为深入地展示了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关"控制-合作"这一永恒矛盾的动态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正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4):24-31
治理是多元主体对乡村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同共治的过程。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方式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公共性、治理目标的综合性,最终目标就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一要衡量现行政策与体制是不是使农民减负增收;二要衡量乡村社会的公平分配状况;三要衡量农民公共参与水平及其权威认同;四要分析乡村社会秩序是否满足村民安居乐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文秀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53-56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从制度供给角度而言,乡村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国可以从审计视角,以国家审计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围绕“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的制度供给”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增强乡村治理效果的可靠途径,发挥出国家审计的价值,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永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
通过从历史角度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梳理发现,共同治理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悠久的教授自治传统.有关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发展历程中存在三个拐点,一为1966年AAUP、ACE和AGB联合颁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二为1988年加州颁布的AB1725,开创共同治理法制化的先河;三为1998年AGB颁布的<治理宣言>,对1966年AAUP等协会的<联合声明>进行了部分调整,提出七原则对大学治理模式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治理”一词内涵的理解也不同。作为二战以来基本的政治-行政概念,现代治理观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向公共治理的转变,成为现代治理的标准化、制度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主题”为“乡村治理”的833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和政策变迁。乡村治理研究的演进趋势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的演变、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乡村治理内容的扩展。基于此,应夯实乡村治理理论基础,增强学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推动乡村治理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吴乐涛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1)
乡村社会的治理,要求制度安排的均衡,国家和社会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治理制度的健全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建国以来,从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对社会的完全控制,到乡政村治时期的控制放权,再到免农业税后的国家从社会的逐步淡出,治理制度的安排不断发生着变迁。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既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追求制度均衡的过程。追求乡村社会治理与善治的过程,就是完善基层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34-40
建国后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历经萌芽、初创到基本确立的演进历程。长期以来,理应由学术委员会所行使的学术权力与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混沌不分。至《高等教育法》提出设立学术委员会的要求并明确其职责后,学术权力才从"潜隐"趋于"显现"。但总的来说,直至目前,学术权力仍处于依附状态。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术权力本质及其必要性的认识,将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抓手,促进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意味着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从"制度设计"迈入"实践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以租赁方式处置原划拨土地 ,在设置承租土地使用权时必须保障有关各方的利益 ,要注意产权设定中的利益协调性、产权变动中的利益平衡性、租金制订的科学性、租金优惠的规范性 .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自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萌芽、调整、改革、发展、提高等一系列纷繁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实现了以下转变:在工作理念,从管理转向服务;职责范围,从无所不包转向有效统筹;工作体制,从管制转向理治;行为方式,从微观指挥转向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尹红梅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3,(4):26-28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不应当受《合同法》第214条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应当有最短期的限制。《合同法》第236条规定的租赁期限的默示更新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租赁期间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知道承租人对租赁物继续使用;出租人未提出异议。《合同法》第215条关于6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的规定不尽合理,应当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45-49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文章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立法与改革的目的入手,阐述现行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存在侵害农户权益、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耕种效益低下、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等问题。并提出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征房产税、农村土地使用税及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各国立法、租赁权都呈现物权化倾向,只是表现不一。租赁权物权化的实质是占有的效力所致和法律拟制的结果,并非租赁权本身的效力。我国立法肯定了租赁权物权化,但只是最低限度地体现了这一趋向,不动产租赁权却在弱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尽管不断变革,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迎接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仍需改革弊端,不断完善。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可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确立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教育发展的实效看,胜于"以乡镇为主"的体制,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管理和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发现"中心校"、"学区制"、"伙伴校"三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农村教师专业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实际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并呈现出三大特点:在研究角度上。展现出跨学科及交叉研究的趋势;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既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从研究结果看,缺乏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以及提供机制与方式的提炼,强调理论推演而缺少可行性考虑,政策指导意义不强。未来的研究仍具有较大拓展空阍,应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理论及范围、改革中成功案例的分析、配套政策及政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元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47-49,58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独特的资产经营方式,发展迅速,其不仅是承租方融资的形式,同时也是出租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投资方式.融资租赁把融资和融物合二为一正是其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尚存在一些问题,但促进融资租赁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