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     
王力 《中文自修》2012,(11):12-13
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姜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菌桂兮",有"杯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祭神的东西也该是人吃的东西,恰巧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说他吃辣椒,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依考据家的说法,《诗经》所谓"椒聊之实",《离骚》所谓"申椒""椒醑""椒浆",《荆楚岁时记》所谓"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对于"泉香而酒洌"的文意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主要有三说:一是照语序直译说,如新课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泉水甜酒水清";二是互文见义说,如《语文学刊》2001年第4期所载束荣柱之《互文见义例析》,译为"泉水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三是倒文说或交错说,如钱伯城主  相似文献   

3.
酒作为一种文化 ,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创作也离不开酒 ,酒成为他们创作中灵感的引发剂。他们借酒言情、喻志、消愁、解闷、助兴 ,表达各种深沉的情感 ,于是才会有如此之多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美感、令人倾倒并为之叫绝的作品。酒中有诗文 ,诗文中有酒。酒滋润着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因酒显得高贵而典雅。这种涉及酒的文学作品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不鲜见。比较典型的有 :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醉花阴》等诗词。还有《鸿门宴》、《五柳先生传》…  相似文献   

4.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5.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6.
一古今文学批评大抵是反对"搔首弄姿"的,因其做作而不自然。例如清人赵执信《谈龙录》云:"若近体诗之涂朱傅白,搔头弄姿者,勿与知可也。"现代国学大师钱基博也不满林纾古文的"搔首弄姿"而赞扬陈衍的"粗头乱服"(《现代中国文学史》)。然而适度的"搔首弄姿"在古典诗词中却是常见的,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就对此表示赞许:诗有同出一意而工拙自分  相似文献   

7.
<正>苏轼作为一代词学大家,历来深受众人关注。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早已指出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新天下耳目"。但是,苏轼在婉约词创作上的突破和贡献却往往被我  相似文献   

8.
自古诗人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酒又往往成为诗人借以消愁之物。李白一语道破酒与诗人的深层关系:"举杯销愁愁更愁。"千古以来的诗人,有谁不是如此呢?千古愁情,难以遣怀,唯酒与文,可买诗人一时解脱一时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杜甫不醉,哪怕是暂时的烂醉如泥,放浪形骸,他都不能。即使"百壶且试开怀抱"(《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即使杜甫下决心要大醉一场:"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 :“何事文星与酒星 ,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 ,留著人间伴月明。”诗与酒 ,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 ,所以李白有“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将进酒》是其劝酒诗中的代表作。诗以豪迈狂放之语 ,抒发压抑困苦之情 ,成一泻千里之势。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 ,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 ,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 ,因为这是一首劝酒诗 ,同时更是体现作者抒情个性的诗。全…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出场是在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为背景,以"喝酒"为线索展开叙事,"酒"在《孔乙己》一文中充当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成为文章中有机的一部分. 从写作特点上来看,《孔乙己》有来自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所谓无酒不成事,《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以及《红楼梦》,酒往往成为引发、连缀故事和推进叙事的动因.《孔乙已》先谈论酒店,引出喝酒,由喝酒,引出喝酒的孔乙己及其他的酒客,又由孔乙己,引出一系列关于他和那个时代的一些事件,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在咸亨酒店,围绕着"喝酒"逐渐展开了,酒是全文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  相似文献   

12.
<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引用了古人一句话"死生亦大矣",并发出"岂不痛哉"的慨叹。无巧不成书,备课《兰亭》的同时,我恰好在读《老子》,《老子》中"大"除了有形容词"小大"之"大"的含义,更有"道"的意思,其中是这样阐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有物浑然天成,先于天地存在,它清虚寂静,广阔无边。它超越一切万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动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些诗句中都提到了酒,一为清酒,一为浑酒或浊酒。  相似文献   

14.
正在植物界,有一些植物被酒诱惑而去"偷"尝其味;还有一些植物,"喝"酒居然上瘾,说它们是"酒徒"并不过分。在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把一桶波尔图葡萄酒贮存在地窖里,等到用时却发现,酒桶尚在,而桶内滴酒全无。是谁偷偷喝光了一桶美酒?查来查去,发现小偷竟是一株生长在地窖之上、几米之外的绿油油的常春藤。它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9,(4):77-80
《启颜录·嘲诮》"酒肆"条"酒,向他篱头,四脚距地尾独速"中的"酒"是个谐音词,兼表"酒"和"狗"双重含义;"此嘲最是无豆"之"豆"也是个谐音词,兼表"窦""逗""豆"三层含义:"无豆"一是指狗在篱笆旁四脚蹬地尾巴摇动是因为"无窦"可入;二是众人评价此则嘲语最是"无逗(即不逗趣)";三是用"无豆"关联"我若有豆,即归舍作酱,何因此间饮酢来"以讽刺酒酸。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17.
不死酒     
明代浮白斋主人《雅谑》: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相似文献   

18.
不死酒     
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19.
王贞虎 《语文天地》2011,(18):43-44
三国·魏·郭遐叔《赠秸叔夜》诗:"心之优矣,视丹如绿。"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唐·李白《前有搏酒行》诗:"催弦拂柱与君  相似文献   

20.
南宋楼钥律赋十四篇,今考知应试之作为《岁星所在国有福赋》,此赋并未犯哲宗之讳。其用韵方面颇有特点,除基本遵守《礼部韵略》规定之外,也在《礼部韵略》未明确规定的多音字的音义对应方面,做到了"不违反《礼部韵略》"。但在职韵偶与锡韵、昔韵、至韵通押这一点上,明显与《礼部韵略》规定相悖,可能是受到了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