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道教咒语是宗教形态的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咒语的诗化语言、审美想象、文学叙事三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其独特品格:语言具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它是作者充沛的审美想象之结晶;篇幅虽然短小精粹,但其中常常蕴含有完整的叙事,叙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这种叙事属于文学叙事中的虚构性叙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的视角切入,对具有华兹华斯典型叙事艺术的若干首抒情诗进行解读,从诗歌的叙述者、诗歌的叙事序列、诗歌跳跃性叙事、诗歌音乐化叙事等方面研究华兹华斯抒情诗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是叙事诗,根据中西叙事学理论,从诗歌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感官、叙事时空、叙事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诗歌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技法,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当代诗歌中叙事性产生背景因素、叙事特征以及叙事之后所产生效用,以寻求诗歌发展所面对困境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5.
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情势的急遽变化,推动1930-1937年间的左翼诗歌开启了新的抒情和叙事道路。出于对日寇的国恨家仇,左翼诗人很自然地把无能的国民党及其党羽推向了专制统治者和卖国贼的位置。左翼诗歌描述了无产阶级的生活之苦和生命之悲。在凄清绝望的时代氛围和战争阴影下,左翼诗人开辟了“诗歌大众化”和“抗战总动员”的文艺阵地。左翼诗歌依凭自身的狂狷之风和强力之美构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最为刚劲有力的诗风与品格。  相似文献   

6.
交际语境类诗歌在高考诗歌文本的比重很大,无论思想意义、风格气度,还是文本内涵、艺术水准都能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叙事系统。在文本细读和叙事学理论的视域下,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的叙事特征呈现三个特点:叙事情感的密集与多元、叙事策略的消解与整合、叙事表达的编码与隐喻。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可以从微叙事和小时间的视角,通过细读局部、关注时序、回归整体等路径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试题文本,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文本价值,寻找并激活古代诗歌固有的叙事传统,拓展、深化古代诗歌的艺术空间,为高考古代诗歌备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战争为题材或者以战争作为背景的诗歌在杜甫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本文借助叙事学理论,从旁观叙事、全知叙事以及体验式叙事三种叙述视角对这一类诗歌进行了解读,总结出杜甫战争诗歌叙事形式方面的特征,即以写实为基础的白描式的简练的笔触勾勒,在看似平常的细节叙事之中,通过讽刺、戏谑手法,流露出自己复杂而深刻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侧面很难洞悉诗歌创作的个中趣味,诗歌作为抒情的理想发生地,抒情维度不能忽略。同时,诗人写作的心灵默契,使情感抒发成为文本的"事件",诗歌获得了叙事维度。此外,语言等的形式因素是诗歌的核心,诗歌也因此获得了修辞的维度。我们希望通过文本中提供的标志,从叙事、修辞、抒情三个维度抵达当代诗歌的创作现场。  相似文献   

9.
赋之再发现暨元白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赋本为《诗》“六义”之一,乃一种表现手法,衍变为文体之一种,在彼此之消长融会中,具有了直陈、铺叙、构篇的功能。至中唐,元白受乐府及新兴叙事文学———传奇之刺激,由杜甫转向写实而开其端的赋法,被元白重新发现,不但作为诗歌的表现手法,亦运用于篇章建构,使诗歌的叙事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委婉详备、曲尽事情,为诗歌的叙事说理、谈性论道开辟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实乃对于盛唐情韵浑融之诗境的反动。赋之再发现,其影响所及,遂开宋人诗风之先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要求,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活动,了解到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缺乏的现状,阐述了将诗歌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并结合高中英语课本外研社版第八册Module6的"Cultural Corner:The Golden Age of English Poetry"上了一节诗歌欣赏课,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生命之美,爱情之美与道德之美。  相似文献   

11.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桂冠诗人娜塔莎·特雷瑟维(Natasha Trethewey)以书写美国非裔历史见长,个体叙事的历史化是其诗歌历史书写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特雷瑟维诗歌中的个体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诗人利用诗歌创作技法对个体叙事进行历史化的途径,进而分析这一文学实践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认为,特雷瑟维诗歌中个体叙事的历史化主要从叙事者设置、跨媒介叙事和诗体、语言风格等维度进行,目的在于重申美国南方非裔个体及其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历史话语权,以期美国"精神流亡者"的历史及社会权力回归。  相似文献   

12.
《秋夕》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属写景抒情叙事为一体纤巧之作。本文将愈陛云、袁行霈、臧克家、施蛰存等名家对这首诗的赏析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从诗歌的逻辑性、诗意世界与诗歌鉴赏中破除定势思维等方面对《秋夕》的赏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极具特色:长于借助时空之势,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加上巧妙的章法和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在建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极具特色:长于借助时空之势,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加上巧妙的章法和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在建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  相似文献   

16.
诗歌叙事学借助认知叙事学所建立的研究范式,将其研究的重心从对诗歌叙事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读者以及诗歌叙事文本与读者关系的关注,丰富和完善了诗歌叙事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诗论来看,“诗方志”与“诗缘情”是古人对诗歌性质和功能的两大基本体认,很少论及诗歌叙事的问题。从传统的叙事理论来看,先秦两汉民歌的内容及表述方式基本上构不成”极端的共时呈现性“,叙事诗之根则在于”极端的历时延续性”。整体言之,先秦两汉民歌的共时呈现特征十分明显。虽有极少数作品体现为亦此亦彼的中间状态,不妨称之为叙事诗,但其数量有限,不足以构成与抒情(言志)之作相对立的种类。而且,它们同时又具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诗歌叙事策略的延续,"打工诗歌"因其独特的创作群体、表现主题、美学追求,提出了诗歌叙事策略的另一种可能,这种叙事策略以日常生活、隐喻的动物视角、隐性的抒情性为切入点,扩展了作为诗歌叙事特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属明清时期的一种创作流派。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玉娇梨》这一才子书对后世才子佳人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叙事模式的视角出发,将《玉娇梨》与其他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小说在诗歌穿插、功能性人物设置及大团圆结局方面的叙事具有陌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