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练习内容“记日记”单元包括《自然》第二册第一、二、三、十二、十八五课。其单元练习内容是: 1.认识记自然日记的内容和方法:(1)记每天的天气情况,每天发现的动植物变化发展的新现象,人们的生产、生活随季节变化的新活动。(2)按规定的项目,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自然现象。规定的项目必须天天记,语言不能繁杂。 2.认识一些常用的  相似文献   

2.
《浮生六记》传世原只“四记”残本,现在所见的“《浮生六记》足本”一种,原系1935年8月始由上海世界书局作为“美化文学名著丛列”之一出版,后经辗转翻印面世迄今已达70年。此“后二记”中之《中山记历》系抄袭1800年即清嘉庆五年庚申岁作为副使与正册封使赵文楷同往琉球的李鼎元《使琉球记》中文字“断章裁句”凑句而成;《养生记道》中大部分内容全抄袭自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日记》“已未”到“辛未”(清咸丰九年至同治十年即1859-1871)年间有关养生部分文字。其为“伪续”、“赝品”,自不待言。此事历经郑逸梅、俞平伯、吴幅员诸先生…  相似文献   

3.
《班级日记》是“遥控班主任”的第一手材料,是班委带领班级成员搞好自主管理的重要依据。“班级日记”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然后由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班级日记内容除保留值日班长对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外逐渐转向“对违纪事件的评述”。对“良好班风的渴求与颂扬”,对“班级活动的安排与设想”,对“同学及记录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介绍评价”。对“身边同学闪光点的挖掘”,等等。有了这第一手材料便能针对班级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指导。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根据《班级日记》,巧设角色,根据《班级日记》,妙用惩罚;根据《班级日记》,引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达成教育共识,等等。  相似文献   

4.
居觉生著《梅川日记》,亦名《辛亥札记》,主要记述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熊十力许为“开国信史”,可与《梅川谱偈》互证。事关四川者,有“四川争路风潮”一则。日记的写作,深获徐复观赞赏。《梅川日记》所记多系亲历,虽兼采异闻趣谈,仍不失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写一篇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布局谋篇,这与题意是有直接关系的。题目为《日记一则》、《记我最近做的一件好事》,当然应采用“一人一事”的谋篇方法。而另一些题目呢?象《爸爸的二三事》、《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则可以采用“一组内容”的谋篇方法。这后一种写法,高年级学生应该进行较多的练习。下面,就这种谋篇方法的写作指导,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会真记》和《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各有所指,并非同一概念,《西厢记》是从《会真记》脱胎而来的,要想弄清《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必须追溯它的源头《会真记》。本文立求追本溯源,尝试解码传播过程中“玉人”和“西厢”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正>《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经34年旅行,创作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记自然日记中,一般天气情况的记录比较容易弄清楚,而对于动植物的“新”变化,就不那么容易弄清楚了。有的学生在新现象发生很久之后,待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了才记;有的今天看这棵树,明天看那棵树,连续多天记“××树发芽了”;有  相似文献   

9.
“日记”一词来源于汉刘向《新序·杂事》“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为“日记”,现在指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写日记不仅能积累生活体验和学习心得,而且是练笔的一种好方法,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全国各中小学都有要求学生写作日记的做法。但学生从小学写到高中,日记写了上十本,而我们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们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日记在老题材、老主题、老模式上徘徊,千篇一律,一篇《新学期的打算》从小学写到高中,…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记好自然日记,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记好自然日记,使之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呢?我主要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的:1、设计公共日记大家记。刚开始,学生对记自然日记还不知是怎么回事,不知怎样记。我在讲完记自然日记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后,设计了一张这样的“大型公共自然日记”表,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一月换一张,动员大家都来记。  相似文献   

11.
爬山虎     
这一期的“博客日记”里,有两篇日记,写得都不错,所记之事从生活中来,记后都有感想、都有思考。思路是正确的。只是《爬山虎》的小作者齐沛良说:“我今后写日记,一定要像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一样,认真观察,因为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里边有一点小小的误区,观察日记只是日记的一种,写日记不仅仅需要观察,还需要探索、思考、梳理、不修饰,不夸大或缩小事实等等。  相似文献   

12.
记自然日记是自然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自然课,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好方法。科学家达尔文之所以能写出不朽的科学巨著《进化论》是跟他坚持常年记自然日记分不开的。培养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3.
“博客”也好,日记也好,求的都是轻松,不要为日记而日记,为了任务而日记,那样就失去了日记的功效。下边的两篇“博客日记”,《弟弟背古诗》漂亮而有趣,《爸爸妈妈“521”》真实而感人。作者们写得好的原因何在?因为他们用轻松的心态表达了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两史一情”教育,去年寒假后,我在三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记《新闻日记》。一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坚持记《新闻日记》,既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经常看报纸,收看收听新闻节目的好习惯,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既使学生受到先进事迹的熏陶,又增强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既练习了书写、记录,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这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半小时“新闻节目”,记一条《新闻日记》。开始,有的学生掌握不了“看”“听”的时间,往往计划落空。我就按不同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自然《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出来的。“用书”中的教案设计对大多数自然教师的自然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能够减轻广大农村小学兼职自然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目前“用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教师没认真钻研“用书”;二是机械照搬“用书”上的教案设计;三是不写课后小记。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类型的教师使用“用书”应该有所区别。城乡小学专职教师应该有所创造,坚持写好课后小记。乡村小学兼职教师要有所修改,能够写课后小记,都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使用“用书”。究竟怎样使用“用书”呢”?现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步××后尘”是指跟在人家后面。一般用来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而没有创造性。该用法来源于清朝梁章钜《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相似文献   

17.
“你究竟要‘奏’什么?”一位老师问。他看完((作文大王》2001年第1期《日记惹出的风波》,来编辑部和我探讨。“《大王四重奏》这个栏目,其实是同题作文的展示……”我抬起头说。这位老师说:“我有两个疑惑,先说第一个吧:那篇《儿子的日记》写小米讨厌写日记,算是好作文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胡适自传和日记所记各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和思想的梳理,来说明胡适刊登于《竞业旬报》的两幅“滑稽画”《时世妆》的创作背景、动机和讽喻意义。胡适这些画的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胡适被忽略的别样才华和爱好。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称苏雪林先生的《日记卷》非常“另类”,主要是就日记的出版与日记的性质而言。 第一:它是在苏雪林先生一百零一岁,记忆力已大半丧失之下,完全不记得自己几十年来记了些什么内容,而糊里糊涂答应出版。厚厚地十五册,四百余万言,在今天出版界流行轻薄短小的时代,确属  相似文献   

20.
谢丽丽 《班主任》2014,(11):22-23
教育需要对话交流。没有对话交流,也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于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来说,更需要精神情感的力量。我班的班级“接力”日记因此而诞生。“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班级日记一人记一天,轮流往下传。具体实施方法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名学生任值日班长,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并记好班级日记。值日班长要认真观察、细心记录,日记内容务求真实,写真情实感;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其他值日班长写的班级日记,与同学进行一次心贴心的交流。班主任每周至少阅读一次班级日记,并将针对某一科任教师的日记推荐给该教师阅读。高三毕业时,将所有班级日记进行整理、打印,送给全班学生做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