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新  姚茂 《出版广角》2006,(10):71-73
“爱好者传媒”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把琐碎的杂志办得在美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最有权威、最畅销。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新闻人物,都离不开周围特定的环境。当然,由于新闻文体的特殊要求,新闻中的环境描写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浓墨重彩”,它必须用最经济的笔墨,抓住环境的主要特点,向受众传递最丰富的意蕴和信息,这就要求新闻从大量平凡、琐碎的事实中,巧妙地抓取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最能表达新闻主题的典型环境,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般地说,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新闻人物,都离不开周围特定的环境。当然,由于新闻文体的特殊要求,新闻中的环境描写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浓墨重彩”,它必须用最经济的笔墨,抓住环境的主要特点,向受众传递最丰富的意蕴和信息,这就要求新闻从大量平凡、琐碎的事实中,巧妙地抓取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最能表达新闻主题的典型环境,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平 《青年记者》2006,(23):1-1
我多次在文章里说,记者不是历史记录者。有人表示不同意,也有人误解,认为这是在逃避责任。其实我的意思恰恰是,记者应该回归本位,恪尽职守。我们总习惯被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所激励,一听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就热血沸腾。其实新闻记者要做的工作恰好是琐碎而具体的调查,最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民生新闻的制作者习惯性地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比较琐碎的小事上,好像不琐碎就不能贴近百姓,不家常就不是民生新闻。如公鸡上树这条新闻,时下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都在自己的省份内播报过,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电视栏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题材和形态两个方面。题材就是“好故事”,形态就是“讲好”“好故事”的组织模式。“然而这些‘好故事’因为题材平凡、俯拾即是,既不新鲜,也不刺激,却又容易变成‘一地鸡毛’,琐碎又难以引人注目。”所以,通过何种组织模式讲好这个“好故事”,既讲得有趣又有益,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成为生活的装点,颇让人费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7.
从一开始,人们对民生新闻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原因主要有: 节目内容琐碎。电视民生新闻一开始觉得新鲜,少了习以为常的“硬”新闻,多了有趣的“软”新闻。但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感到,节目里充斥着琐碎而又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心生厌烦。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一个新闻学概念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前良 《视听界》2004,(6):8-11
本文从传统民本思想在新闻事业中的现代转换和“民生”的词源考证两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历史辨析。“民生新闻”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含义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学概念,民本主义取向是它最基本的品格,关注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是它的主要职志。这也就决定了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实践中要尽量避免流于琐碎化、关注对象日益窄化、叙事道德化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应该注意不断地搜集和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因为这是读书治学、搞科研和撰写论文的必要条件,是最基础的工作。搜集与积累资料是一项长期的、缓慢的,同时又是十分艰苦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抄抄写写、粘粘贴贴的所谓“剪刀加浆糊”的非常琐碎的工作。但是,无数的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才事迹表明,自身不做细致的工作,不占有大量亲手整理的资料而想有所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刊林撷英     
南振中说“第一境界”的短新闻,通常有六种毛病: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而陈旧。“第二境界”的短新闻,首先应具备三个要素:有较大的“含金量”;“现场描写”必须是读者渴望了解的现场情景,必须是新闻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人为地嫁接到短新闻上面的点缀和小零碎;必须短小精悍,不枝不蔓,言短意长.除此而外,还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从前几年的遍地开花发展到现在,民生新闻无可回避地遇到瓶颈:过于琐碎,流于表面。2008年春运,对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和G4团队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它让G4告别琐碎,从狭窄的小民生迈向大民生。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人看来,报刊当中有关医疗卫生报道的内容多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琐碎话题,没有什么大事件,更不需要深挖细究,用不着劳神费力。其实不然,笔者从事医疗卫生报道工作多年,深感医疗卫生战线是个敏感的战线,是民意、民生、民情的“晴雨表”。要想搞好医疗卫生报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着三个问题院1.报道过于琐碎,多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内容,缺乏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生活的整体关照。乍看挺热闹,过后全忘光。  相似文献   

14.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岭南市民文化有“琐碎化”之弊的话,那么在广州、深圳等地的主流“文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最大毛病则是思想的平庸化与文化的卑琐化。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一位报考研究生的女大学生,因为不好意思向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开口要钱租房,干脆把“家”安在了南京大学的通宵教室内,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她每天看书15小时,吃喝睡全在校园内。1月9日,有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的结尾时写道,临分别时她才扬脸一笑,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记者同时也闻到了一股不太清新的口气。记者“曝光”考研女“黄黄的牙齿”与“不太清新的口气”,不知是对女学生不太讲卫生的“舆论监督”,还是对她艰苦生活的同情?徜若连的口臭也要“曝光”,那这种“舆论监督”也着实过琐碎了。所以,笔者只能相信这是记者对考研女生的同情…  相似文献   

17.
提到“深度报道”的概念,现在许多记脑海中的即刻反应便是那些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冠名的章或栏目。其实,这类标题的章或栏日大多是琐碎材料的组合,“大”、“长”并非是深度报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的“主打新闻品种”。①然而,冷静而理性思考,民生电视新闻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琐碎,报道视角肤浅,大多局限于百姓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等生活层面的现场描摹和情感讲述,这已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使民生电视新闻走出目前徘徊低迷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找准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朱飞 《新闻实践》2011,(8):53-54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电视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把新闻停留于琐碎的表面。民生新闻若是仅仅局限于事件的表象或者某些“猎奇”事件的报道,其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河南平顶山市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城市1时间》栏目今年3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得益于它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干新闻这一行已经八年了 ,与许多同行一样 ,先当记者 ,后做编辑。在长期编辑记者稿件 ,我发现许多记者在采访公务活动尤其是会议时最易犯的毛病之一 ,即罗列许多程式化的“新闻”事实 ,而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湮没了。在一般公务活动包括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应有闻必录 ,有录必报 ,而应透过其大量的、纷繁琐碎的一般事实去捕捉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在整个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搜集什么 ,一是抛弃什么。这一肯定和否定相结合的过程 ,实际上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过程。1995年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