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9月"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毗邻河南的山东莘县举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的地理与历史掌故;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叙述的精神意义与艺术特点;有关《水浒传》文本及其渊源、文化精神研究;《水浒传》文学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其文化哲学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社会文化学的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我们应该对其展开多向度多方法的研究。本文则取社会人才学的角度,试图从《水浒传》之本事、创作、内容、影响与人才问题以及《水浒传》的人才观诸方面进行一番初步的考察,以说明《水浒传》在社会人才学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也为求教于学界大家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3.
章从宗教、传说、相扑、纹身、服饰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水浒传》的人物绰号与宋元时期杭州方言民俗的渊源关系,从而证明了古代杭州民间化对《水浒传》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主题特点,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三者的审美风格,阐述了《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揭示《水浒传》的主旨出发,提出以"生存论的还原法"直面文本,正读《水浒传》。从三个角度分析《水浒传》的主旨:梁山队伍的斗争不是农民起义;梁山队伍的斗争革命性不强;梁山队伍"替天行道"口号的作用是抬高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义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坛流传不衰。在四大名著成书前后,与之关系密切、互为渊源的戏剧,以其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和诠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的对外传播,相同体裁的戏剧也登上不同国度的戏剧舞台,各种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8.
地音 《教育》2009,(27)
《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国两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谈领导愿景的小说。宋江《水浒传》虽然讲的是农民起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在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坛流传不衰。在四大名著成书前后,与之关系密切、互为渊源的戏剧,以其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和诠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的对外传播,相同体裁的戏剧也登上不同国度的戏剧舞台,各种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12.
金本《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明清时期传奇小说评点的最高峰,也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之风推向高潮。金本《水浒传》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不同时代读者的热烈追捧,不仅在国内风行三百余年之久,在国外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而究其能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是与金本《水浒传》有利于传播的一系列特质密切相关的,即英雄《水浒传》的确立,金圣叹独特的个人特质及匠心独运之小说评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艳 《文教资料》2010,(14):33-35
本文从日本作者泷泽马琴所著《南鲶里见八犬传》中遣词造句、情节构思等角度分析了该作品与《水浒传》的相似与关联之处,考察了当时日本文学所受到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人袁小修在《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据目前发现的史料考知,他第一个指明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因承关系。《金瓶梅》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为线索,因此它抄引了《水浒传》中的许多文字,这就构成了两书的重选部分。在两书的重迭部分中,《金瓶梅》在抄引时作了许多改动,同时又增写了许多文字,这就出现了两书的同中之异。这是研究《金瓶梅》成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的研究者还无人涉足。笔者在此仅作初步的探索。明代嘉靖年间,《水浒传》已有多种刻本传世。《金瓶梅》成书在隆庆朝前后,它  相似文献   

15.
阮籍的82首五言《咏怀诗》渊源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以梁代钟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咏怀诗》源自于《小雅》,以清代何焯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咏怀诗》源出于《离骚》。探讨角度不同,因此结论不同,从所呈现的雅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忧生之嗟的思想、时代背景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与《小雅》的渊源关系,从以美为美、以恶为恶的审美倾向选择与"诗缘情""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动机方面来看,《咏怀诗》则与《离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对《水浒传》的续书———《荡寇志》,研究者往往从政治或道德的角度对它进行评论,笔者拟从小说的社会价值这个角度去观照《荡寇志》,它为小说的社会功用作了最好的反面证明。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第一回开场诗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原题为《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揭示了封建时代皇帝早朝的宏大场面。王维这首诗并不流行,一般人不会了解。可见《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宿儒。《水浒传》是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尤三姐与林黛玉合在一起作整体观照,从民间女子与闺阁女子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学、文化渊源,比较二人之死的不同情形,并从柳湘莲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二人之死,廓清对尤三姐的误读,重新认识宝黛爱情,试图对《红楼梦》中尤、林这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爱情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7,(3):104-107
运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水浒传》中表地点的介词作穷尽式的描写和分析,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出发,突出这些介词的使用特点,并结合方言,加以检验,力求所得的结论符合《水浒传》中实际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