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贵州建省虽然始自明永乐十一年,但受科举影响亦颇为深远。自正统四年至明末的230余年间,贵州共诞生进士99名,其中出现了5个进士家族,有家族进士10人。本文对这10位家族进士的生平和著述进行考证,探讨他们的成就及社会影响,借此窥探整个明代背景下贵州科举的概貌,从侧面反映当时贵州的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门八进士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11-11
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休宁曹氏宗族是集科举文化经商为一体的家族,重视兴修谱牒,进行多次修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由曹诰、曹嗣轩最终完成跨越多地区,涉及多房派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具有考证详备、保留文献丰富等特点及价值,对研究嘉万时期谱牒发展和研究统宗大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瑞安学计馆与瑞安天算学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瑞安学计馆和天算学社产生的历史背景、原由过程及其对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对研究温州数学事业的历史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州瑞安话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瓯语。瑞安话形容词重叠结构内涵丰富,句法形式多样。瑞安话形容词重叠结构句法形式各具特点,构词能力有强有弱,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同时都有较强的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晚清瑞安孙氏家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瑞安孙氏家族是南宋永嘉学派在晚清复兴的启动者。孙氏家学长于《礼》学,尤精于温州方志研究。孙氏两代“经世“观都是以经为本,兼重史学,但在对待西学和诸子学上的态度迥异。孙衣言对诸子学,尤其对西学是极其排斥的,但在孙诒让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却为诸子和西学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孙氏两代“经世“观的差异表明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之学发展至清末,已不再限于传统的“通经致用“、“以史致用“,而是会通中西,旁通诸子,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周巍《曹雪芹生年考辨》考辨曹雪芹生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论证的前提是将曹雪芹认定为曹颙之子,即曹頫(曹颙堂弟)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上皇帝奏折所云"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所生之遗腹子。而据现存《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可知,曹颙单传之遗腹子乃曹天祐:"天祐,颙子,官州同"。其考证之生年实为天祐生年。既云单传,则其论暗含了曹天祐即曹雪芹的结论,其说混淆茫昧,当误。  相似文献   

8.
曹秀先是南昌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曹氏家庙是乾隆皇帝降旨建造的两座家庙之一。"一朝六进士,五里两尚书",显赫的曹氏家族是古代耕读文化的代表。重建曹氏家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曹之升在其《四书摭余说》中指出:“(《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非字也。”曹氏认为《论语》中许多隐士都是以所从事的职业及形象命名的。他这种说法,在宋人金履祥的《论语集注考证》及清人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都曾经出现过,所不同的只是曹氏在中间加了一句:“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而错误恰好就出在这一句里。因为接舆是一位有姓、有名、有字的楚国隐者,《战国策·  相似文献   

10.
198 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 ,经考证 ,作者系范氏家族第 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 ,于宋皇三年 (公元 10 5 1年 )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  相似文献   

11.
罗愿所著《新安志》共10卷,其中人物类从第六卷到第九卷独居4卷,是全书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新安志》所记载的地方人物众多,对于当地历代乡贤、耆宿、进士、义民、流寓、名宦、职官乃至僧道几乎无所不载,其中宋代人物的记载尤为详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就《先达》两卷而言,罗愿记载了古新安的41位先贤人物,其中宋代的36位。36位人物传记所载事迹或见于《宋史》的列传、或散见于《宋史》各篇、或为《宋史》未录,与《宋史》相佐证,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史料。而且《先达》两卷记载的宋代人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多登进士第为文吏,为学界了解宋代徽州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新安志》中所记的宋代人物还为后代的徽州地方志提供了资料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代婺源桃溪潘氏,从成化二十年(1484)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百余年间走出11位进士,从寒门转型为望族。文章以《登科录》等科举文献为中心,采用文献梳理、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婺源桃溪潘氏为例,展现了明代徽州进士家族的科第盛况。研究表明:潘氏科第繁荣的主要原因为家族专经的传承、殷实的家族财力、良好的家族教育和注重家族声望的意识;与其他因素相比,专经因素是潘氏进士家族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唐代陕西进士历来受学者关注,依据《陕西通志》、新旧《唐书》等史籍对陕西唐代进士进行考证,以此为基础,分析进士地理分布状况,并从统治者、进士个人,以及官僚主义方面阐释各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说写一段话的能力。2 通过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活动准备 :1 班级集体阅读《百家姓》。2 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记录有关内容。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师 :同学们 ,你们都知道曹老师姓曹。要说这个曹姓 ,中国的第三个朝代周朝时就有了。据说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 ,封他的弟弟振择在曹这个地方 ,后来的子孙都姓曹了。要说曹氏家族 ,那可是个大家族 ,最有名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一家。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三人都是文学家、诗人 ,曹…  相似文献   

15.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20科明代《进士登科录》和其他文献资料考证出朱保炯、谢沛霖两先生编篡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牵引》(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进士人数、姓名用字以及某些注释等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桐木韩氏家族,是宋代极具代表性的以政治、学术显世的士大夫家族。自韩亿以进士起家,至其子韩综、韩绛、韩维、韩缜,产生了二宰相、一副宰相、一知制诰,衣冠之盛,一时为天下冠。其家族里籍变迁及世系传承就是典型宋代士大夫家族沉浮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亳州志》作为亳州珍贵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艺文志"部分保存了许多与曹氏家族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遗迹和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对研究曹氏家族及相关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据清代的《安仁县志》所载,明代安仁县共考取了四位进士,分别是邓伟奇、欧阳复、陈铨、欧阳选。经考证,其中陈铨乃永州卫人,而非安仁县人。另外三位进士学界罕有研究,现结合各地的方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这三人编写简要的生平年谱,以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人的行事,并考察安仁进士在明代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经考证,作者系范氏家族第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于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十五次修谱版,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修订付印的,共分九卷,为木刻版本,迄今已有70年了。  相似文献   

20.
宋代家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其中不乏大家族研究,但一些小作家、小家族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临川二陈”,陈郁、陈世崇父子,鲜有问津。该文将对其生平、著述、交游、文学观念等进行论述,其中对陈世崇入元改号为名,补余嘉锡《辩证》考证、补录与其交游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