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公弦诗歌中的"月"意象,是他追求、探索的意象美学象征,也是营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月"意象,一方面展示了田园式的意境,另一方面又充斥着不协调的政治话语诉求。同时,廖公弦在创作的不同时期,诗歌"月"意象内涵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语第五册《人是什么》一文中,作者在引用爱因斯坦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后予以评论:"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与教材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解题指导"中也说:"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相似文献   

3.
李白,取来了庄子的自由不羁和屈原的执著深情,以屈原般的热情去追求庄子式的理想,将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熔铸为自己的高华豪放,成为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上祖风雅、下扫齐梁、以《诗经》为旗帜,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推行自然、质朴的审美理想,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月在诗人的笔下,虽然也常表现为月的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4.
李白,取来了庄子的自由不羁和屈原的执著深情,以屈原般的热情去追求庄子式的理想,将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熔铸为自己的高华豪放,成为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上祖风雅、下扫齐梁、以《诗经》为旗帜,变革齐梁  相似文献   

5.
意象在诗歌分析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客观存在上讲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但是,在传统诗歌里,因为人们经常用"月"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它的意象就被比较的固定下来。在古诗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笔者针对古诗中"月"的意象做了比较细微的分析和理解,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一生写有二百多首汉诗。他的汉诗受到许多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其中王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在王维和夏目漱石的诗中,“白云”的意象都很多,本文就试图从“白云”这个意象出发,来探讨夏目漱石对王维的接受。在王维的诗中“白云”是隐居生活的象征,进而也是一种宁静心境的象征,同样在夏目漱石的汉诗中,也有很多“白云”的意象,而且其中很多汉诗的意境与句法都与王维的诗相似,以此来表现一种宁静的心境或者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禅学、佛法对王维诗歌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他晚年的创作好用"空"字入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飘零摇曳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独特的"诗佛".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利用此理论分析唐诗仍有很大的空间。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为最。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对王维诗歌及英译文进行分析,可以为解读王维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到了唐代诗歌和音乐更是水乳交融。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他的诗除了具有唐诗的押韵、节奏、音调等语言上的音乐美外,还创造了许多音乐形象,具有音乐美的意境。在他的诗中,他能把多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曲交响乐。他还善于把声音与景色有机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有声画。他最擅长把动与静结合在一起,以声衬静,创造出空灵寂静的妙境。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境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意象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王维(701—761),盛唐诗人,不仅是位卓有成就的诗人,还是位工草隶、精音律、擅绘画,具有多种艺术修养的诗人,但人们最欣赏的还是他的诗作。王维留下的诗篇共计400余首,著有五言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乐府等。他写过奉制、率和、奉政及颂扬帝王的文章,也写过一些揭露权贵的纵横跋扈和讥讽斗鸡走马的“繁华子”的文章,对于一些命运乖表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也写过一点同情的诗文,不过,这类文章只占他创作的很少部分。他写的慷慨激昂热情豪放的边塞诗,也极能给人以恢宏的气势,催人振奋,但喜欢王维诗歌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审美意象.由月可联想到人的美貌,在月中可寄托人们的相思离别之情,望月可生发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之叹,月还可以象征人的某种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月意象的女性象征意义的生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文人正是将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及其曲折细腻的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入到月意象之中,由此创造了一部又一部具有民族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的诗歌传奇。  相似文献   

15.
李白现存诗歌中,200多首写月意象。这些咏月诗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之情,还使月亮被赋予了深层次和多角度的精神内涵。首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固有情结;其次,赋予月亮孤寒高远的精神品格,同时用这种精神品格象征自己;再次,借咏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思之情;最后,月亮还是李白的情感归宿,寄托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无尽思索。  相似文献   

16.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龚自珍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夜”为背景的,在这些以“夜”为背景的诗作中,夜,并非仅仅是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的,而有着更丰富深邃的内蕴,即已被深化为社会环境的“夜”。在他的这些诗作中,自然环境的夜与社会环境的夜是紧密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曾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由此看来,“形象”也是诗歌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诗歌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因此,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是一种捷径。  相似文献   

20.
月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割舍不掉的情感,常常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尤其在唐宋词中更是非比寻常,有人天交互的意味。本文拟对唐宋词中“月”的意象的丰富内涵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