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新闻记者属于高风险职业,工作紧张程度位居前列.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大众媒体的社会职责,在充分享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突发事件产生的心理危机和负面情绪体验,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新闻工作的特点使新闻工作者较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更易产生焦虑情绪,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广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必须十分重视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一般在新生入学初期学校开展健康普查时建立.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会谈心理咨询记录材料、各种心理测试结果分析材料及其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数据和材料。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学生过去及现实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情况,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喻菡  张聪 《湖北档案》2008,(6):23-24
一、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是在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生理疾患、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渐渐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从而导致个体潜能受到抑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  相似文献   

5.
慎对焦虑--关注新闻工作者职业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工作的特点使新闻工作较其它行业的人更易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处理不当,会让人长期处于一种紧张、骚动不安之中,使其感到精疲力竭,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在躯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的动态记录,是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工作尚不完善和规范,科学地建立心理档案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工作中,影响馆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很多,它们常常以心理挫折,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等表现出来,不但影响着馆员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会损害馆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管理工作,使馆员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建林 《大观周刊》2011,(46):81-81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良好的心里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这时由心理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决定的。人的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泛而深刻的.它以广泛的内容.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各  相似文献   

9.
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耕 《浙江档案》2008,(10):44-45
大学生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诊断后,对其测量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分类保存。通过一大学生心理档案,一方面能得知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分布特点,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档案为高校心理健康和教育工作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对于提高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12,(20):193-193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新闻工作者身处社会的风口浪尖,"铁肩担道义"的身份、角色、责任与使命,以及高强度的工作性质,使他们在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心疲惫与心灵透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心理管理,调节新闻工作者的自我心理情绪,在收获工作业绩的同时,收获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心灵财富与幸福体验,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普遍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认知枯竭、情感衰竭、价值枯竭以及去人格化等现象;导致新闻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性质以及刚性的管理工作机制等;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一是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外部干预策略,二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3.
章会 《新闻实践》2009,(7):46-49
新闻工作者长期处于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以温州市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为样本,研究新闻传播实践中记者受到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为媒体高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这次研究采用SCL90、疲劳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等问卷,在温州各大媒体中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表明: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各年龄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有关机构曾对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占34.12%,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这三种状态.形成心理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不可能置之度外.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竞争,已经从行业内的竞争.扩展到了行业外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也由经济的层面冲击到了心理的层面。因此.国外心理学家在对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进行划分时.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对媒介的认可度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深入传媒人的心中,新闻信息是否受到大众的认可与赞同,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走向,遵循新闻传播的受众心理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档案的建立是目前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教师心理档案建构的必要性、如何完善教师心理档案的建构机制、如何科学管理以及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各项功能这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熙  沈嘉达 《新闻爱好者》2011,(11):109-110
新闻除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因为大众是否接受与认可,是新闻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想法,以及新闻信息自身的价值、保真程度,都是要通过受众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的。因此了解和尊重受众的心理对于新闻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王向东 《视听界》2000,(6):9-10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时,符合心理规律的,就容易接受;违背心理规律的,就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同样道理,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在作用于人的过程中,也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受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科学依据。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及其构建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