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个人能同时按一个快门吗?”——“能!”笔者不是存心调侃、反弹琵琶。很多人常拿“两个人能同时按一个快门吗?”尖刻的反诘一幅照片两个人署名。这有对的一面,同时也冤枉了不少好人。一幅摄影作品的完成绝不单单是对准景物“咔嚓!”按一下快门就完事,摄影作品如同写文章,同样有个事先选题构思,孕育怀胎的过程.如此,一人出“点子”,一人拍片子,两人互济互补,通力协作是常有的事。难道一幅照片就不能暑两个名字吗?  相似文献   

2.
按快门还是玩鼠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数码相机等数字化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上的运用,新闻摄影作品的制作时间大为缩短,采访编辑的节奏加快,加速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它将新闻摄影作品瞬间便呈现在广大读面前,无疑,它适应了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要求,受到新闻媒体的青睐。“按快门”还是“玩鼠标”一,却阐述了当前新闻摄影中,由于高度发达的电脑技术能够轻易地改变“数字摄影”,列举了“数字摄影”在新闻摄影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造成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严峻挑战。章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面对目前电脑介入报刊编辑出版的现实,应该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把好新闻失实这一关。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从传统胶片的技术角度分析,是指摄影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拍摄并经过冲洗、放大等物理化学的反应而留在胶片上的影像,这是一种“直接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的修改和技术处理。数码相机出现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则界定在摄影者使用它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抓拍的“第一影像”。而这种数字影像是没有进行过后期加工处理的,甚至连极其微小的修饰也不允许。这样的数字影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30年来,每当“大事件”发生时,他几乎都在场,其中不乏危难时刻:1986年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1991年华东水灾、1997年广西边境大排雷、1998年长江抗洪抢脸……  相似文献   

5.
真诚.理想.努力○把技巧保持在稚嫩的边缘,仿佛还不知道好照片的标准,不知道取巧的捷径,唯一的笨办法就是每按一次快门都付出全部心力,除了做事就是做人,我喜欢的还有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6.
武云溥 《青年记者》2008,(13):27-31
贺延光,生于1951年,陕西人.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4次获全国好新闻摄影奖,1次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2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曾被授予"中直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天,闲逛数码相机商店,偶问某台数码相机的快门时滞参数,“什么快门时滞?”售货小姐被问得一头雾水,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事后想来也是,时下人们购买数码相机,关心的往往那是相机的品牌与像素,镜头的大小与变焦比等参数,很少有人关心相机的快门时滞参数,即使在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上,也有意无意地对快门时滞参数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8.
冯洁 《传媒观察》2003,(2):49-50
当代媒体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所开展的批评报道的实践,对于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体系的重构、法律社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批评性报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部分记者没有完全理解批评性报道的规律,批评性报道本身也存在不足。笔者在工作中感到,一些批评性报道在情绪表达上,存在这  相似文献   

9.
周朝荣 《军事记者》2001,(10):37-38
传统观念认为,胶片摄影获得的影像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人们的意识中,这种影像符合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而数字影像就不同了,它可以由摄影人或电脑操作随意地增减删改,因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数字影像是很难保证其真实性的,也是最容易造假的。因此,有的报刊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就规定摄影作必须提交新闻照片的原始底片,以此来验证新闻照片的真假。如果从这一观点生发开去,获得数字影像的数码相机就不适合新闻摄影了。  相似文献   

10.
汤征 《传媒观察》2013,(4):55-56
摄影记者在数码时代面临的挑战 前不久。有位外国摄影师把数码相机绑在猫身上.将记录下来的一组照片命名为“猫眼中的世界”。一时间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揶揄说现在动物也能摄影了,还要那些专职摄影师干嘛。确实,数码时代是否还有专职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是近年来许多传统型摄影记者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晚报,  相似文献   

11.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2.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3.
纸本书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写作、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养成了人类独特的阅读文化心理和审美体验.阅读几乎是与衣食住行具有同等地位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按需出版——一个折衷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辉 《出版参考》2007,(6S):24-24
纸本书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写作、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养成了人类独特的阅读文化心理和审美体验。阅读几乎是与衣食住行具有同等地位的行为模式。“好书一本,清茶一杯”、“雪夜闭门读禁书”等等这样的生活趣味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血液中,无法设想没有纸本书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博 《声屏世界》2010,(3):68-68
说起对电视购物的改革,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要提高电视购物的信誉度。电视购物的售后以及产品的质量保证.对于现在的这个行业来说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需要改变的现状了。除了对产品的售后疑问外,在大部分观众的印象中,电视购物就是一个喧哗的、不太可信的、货品到手时间晚的“不受信任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十月六日,在庆祝中东十月战争胜利八周年的阅兵式上,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被暴徒枪杀了。这一突发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它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中心。在十月十九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国际版上,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事件的进程和现场情景。该  相似文献   

17.
唐宇  杜琳 《新闻界》2002,(3):53-54
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流动的线条的和变幻的表情凝固在三层乳剂的胶片里,保存在时间的记忆画框中,记下的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种神奇的小玩意就是上两个世纪科技的产物——摄影术。而今摆弄这种艺术的人还真不少,蒙明国至少就算是一个。在采访蒙明国之前我们就在想,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摄影中到底反  相似文献   

18.
范以锦,那个我尊敬的老人退休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一向爱好摄影,但在当摄影记者以前,平时有机会摆弄摆弄相机,那只是“好玩”,而今,自己当了一名省报摄影记者,感到手中照相机的份量大大不同了:这是我的工作。如果说文字记者写新闻报道时会有“语出千钧”的沉重之感,那么在按动手中相机快门的时候,这种责任感也同样常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依依惜别情》(如图,以下简称《惜别》)是人民日报1990年新闻摄影比赛获一等奖作品。照片表现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军户农场党委书记许明杰调动工作向当地干部、群众告别的情形。许明杰在军户农场工作的6年中,成绩卓著。他致力于民族团结,使该场12个民族的职工和睦相处。在经济上,粮食连年增产,人均收入增长5倍多。此刻,要分别了,人们送他一程又一程……双方在劳动、生活、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真挚情谊溢流出来了。有这样好的干部、群众,有这样密切的党群关系、民族关系,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的国家,能不兴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