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3.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饮食巨著,书中记载的有关饭的内容包括各种饭食的制作原料、方法、品种以及用途等,反映出当时的饭食已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加工,有些特殊的饭食还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农学巨著,口语相当丰富,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中古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语料价值。但是,目前对其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论著还不多。从词汇、语音、语法等角度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齐民要术》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所记录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食物加工技术,以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为主,但作者还借助当时一些所见和掌握的其他相关历史资料,零散地记录包括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农耕经验和食物加工技术。这其中包括一条记载湘菜烹饪技术的珍贵资料,即《齐民要术》第八卷"作鱼鲊第七十四"的"作长沙蒲鲊法",是关于湘菜菜肴加工工艺的内容。尽管《齐民要术》所记载的关于湘菜烹饪技艺的资料只有一条,而且文字也不多,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量却不可小觑。通过研读这一条珍贵历史资料所反映的相关信息,可以管窥在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湖湘地区饮食文化的发达程度,以及湘菜烹饪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经验、记载当时以及更早年代里生产状况的一部杰出农书。全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要术》在内容上,正如《齐民要术·序》(以下简称《序》)中所述“从农耕操作起,到制造酒、醋、酱,凡一切与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事,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所见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末业 ,贫者之资也”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力图阐述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特别是北朝农民与市场关系的产物。《齐民要术》通过叙述和计算反映了这种关系 ,其中对园圃业农民与市场关系的记叙尤为翔实具体。  相似文献   

8.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北魏时期的农、林、牧、副、渔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通常把《齐民要术》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保存完整的农学巨。虽然这样评价是确切的,但却还嫌有所遗漏。因为把它作为农学作,就掩盖了它在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上的光辉成就。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从《齐民要术》中可以发现许多生物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研究农产品加工理论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学科,也是--f-]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针对以往教学中方式单一、方法死板、教学手段落后的情况,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已有不少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论证还很不够。文章选取《杂说》中“较+形容词”结构,进一步讨论《杂说》的成书时代。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平原天然湖泊和兴修的陂塘多,保证了当时鱼类加工的物质基础。《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鱼酱生产主要分为鲜鱼制酱、鱼干制酱和鱼肠制酱等三个方面,加工技术十分丰富细腻,这些技术虽主要承继于汉代,但同时也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齐民要术》的学者公认该书卷前的《杂说》非贾氏所作,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成这个观点,本文又提供了一条语言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对《齐民要术》和《周氏冥通记》中的疑问词语进行较全面地分析,并与同时期成书的其他文献中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六世纪疑问词语的时代特色,并从中归纳出较有地方特色的疑问词语。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新词新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粗略统计,《齐民要术》中有两千条以上的新词,其中四分之一的新词已被《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收录,还有上千条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过晚和词条漏收的不足,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一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陆游洞悉科举的弊病,由此而厌恶充任监试官;入蜀时写了思想风格完全不同的《入蜀记》和入蜀诗;尤其是对宋代的《农器谱》给予了热情赞扬与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程旼是由中原南迁至世界客都梅州定居并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人,且对当地的文明教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被称为世界客都人文始祖。长期以来,人们都不知程旼为何时人,或说南齐人,或说晋人,或说隋人。现依据史料,对程旼的生卒年进行考证,大致确定其时间范围约401-499年。  相似文献   

19.
以平地瑶、民瑶为主的汉语支瑶族主要聚居在南岭山系的越城岭、萌渚岭山脉的丘陵地带,与主要聚居在高山地区的过山瑶、聚居在平原谷地的汉族共同构成了层次分明、特色显的族群分布格局。汉语支瑶族的姓氏构成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其族源主流应是逐步汉化的盘瑶,但也包括了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