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解读】 一、小中见大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取材于家庭生活。主要讲述菲利普夫妇和“我”的叔叔于勒由于遗产分割问题而产生的家庭矛盾。以及菲利普夫妇随着于勒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不断变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相似文献   

6.
使用形象的图表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应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这里介绍五篇小说的图解法板书设计,希望引起老师们研究的兴趣。一、《我的叔叔于勒》——运转式结构【设计说明】《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归来前后,穷富际遇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主线,揭示了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文分两个部分,从盼于勒,到见于勒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时人们意念中的于勒是富翁。从见于勒(小说高潮)到躲于勒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时见到的是水手乞丐于勒,以见于勒为高潮,把于勒的形象做了对比,更把菲利普夫妇这一对势利小人先后不同的态度做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在富翁于勒一边画出一枚金钱式的太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突出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一般都认为是以“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叔叔态度的几度变化为线索。即菲利普夫妇先是把“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于勒打发到美洲去;后来从于勒的来信中得悉其在美洲做买卖赚了钱,发了财,并要赔偿他们的损失时,却又渴盼于勒赶快回来,并对其大加赞扬,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可是在去哲尔赛岛途中的轮船上意外地发现于勒不是一个赚了钱、发了财的“大商人”,而是一个“衣服槛楼的年老水手”时,又让全家人赶快躲开他,并对其破口大骂,说他是一个“流氓”,一个讨饭…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之"卿卿我我"的出现,体现了夫妻称谓的零距离。梳理古代社会女性对男子的称呼可以发现,由先秦两汉时普遍使用的"君、郎、伯"等尊称,到魏晋南北朝时开始使用的"卿、老奴"等爱称、戏称,再到宋元明清时广泛使用的"养家人、老公"等俗称的变化过程,正是古代女性由严格遵守尊卑秩序,到试图突破尊卑界限、表达自身诉求,再到愈加重视自身表达的转变过程;也是古代女性意识由被压抑下的微弱流露,到开始觉醒,再到逐渐发展的过程。"卿卿我我"的出现正是夫妻称谓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反映出魏晋女性对尊卑观念的打破、对自身情感的审视和诉求,反映出魏晋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5158人参与调查(其中80后54%,70后占28%),其结果87%的人赞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本文想就"富教育"与"穷孩子"的观点调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笔者最近几年通过社会调查认为,目前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侯江 《成才之路》2010,(30):I0005-I0005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主派作家的老舍,他与革命的关系经历了由抵触到接受与认同革命的过程。他试图靠拢革命,衷心地迷恋革命,但革命主流仍与他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老舍犹如游离于革命中心漩涡之外的"散兵游勇"。他对革命态度的变化以及因无法融入革命所产生内心的苦闷彷徨皆与他思维方式中的二元对立思维不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留钱做什么     
一日与友小饮。友微醉,对我说:"我现在的存款,我孙子那辈儿都花不完!你信不信?""我信。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必要给儿孙留得太多。"听我这样说,他却不以为然:"啥叫福?钱多了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绝不能再让后代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一座金山,过像样的日子!"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相似文献   

13.
小女友向我哭诉:"原来真的同患难不能共富贵。那时候,他是谁也不要的,穷,一身坏习惯,我陪着他,苦口婆心劝他,到现在,他好了,但是……"我就笑起来:"他当你是创可贴,  相似文献   

14.
刘鹏成 《文教资料》2011,(21):97-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由报纸杂志简介到知识分子在"书房"里深入解读和研究,再经由先进分子的"书房"到工农大众"厅堂"的过程。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按其思想理论基础分,大体可以分为封建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先进分子的前身)等,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留下了许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由于前后对自己亲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巨大变化,因而历来被指称为资本主义世界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题思想的认识也应当有所发展变化,我们应当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生动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这是运用传统的小说解读方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解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这种解读方法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解读方法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解读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较单  相似文献   

17.
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看来古人根据自己教学和读书的经验对“质疑”持褒扬态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作进一步探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一、质疑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育者自己要带头打破迷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如《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这两篇课文,按照教参书上的说法以及多年来的传统观点:《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弟弟于勒,由厌恶到盼望再到躲避的态度变化,表现了…  相似文献   

18.
两条线索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的多年经历是暗线。文中明线暗线并行。在船上见到于勒的情节,使两线交织,达到高潮。两拨悬念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菲利普一家为什么要散步?于勒是谁?于勒是什么样的人?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这一连串的问号,让读者心情迫切地急于看下文。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  相似文献   

19.
1000多年来,敦煌壁画的艺术形态从"描绘画"到"再现画""、还原画"、"构建画",再到"数字重建画",经历了5种深刻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石窟壁画艺术的主流媒介也相应经历了由石壁到纸张、胶片、电影电视再到数字多媒体5种变革。无疑,主流媒介决定着壁画艺术的生存形态,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兴登堡在希特勒上台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完全确立方面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经历了由一定程度的限制到逐渐放松限制再到支持和鼓励的变化。兴登堡态度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兴登堡的阶级立场是根本原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他的处境、个人矛盾的心理、自身的利益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则是具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