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燕青 《江西教育》2022,(16):85-86
“双减”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不仅是美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美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在“双减”背景下,美术“居家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入手,设定板块时间,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通过设计、开发、实践美术“居家课程”,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向生活延伸、拓展,让学生过上幸福的美术“居家生活”。  相似文献   

2.
胡成娟 《江西教育》2022,(32):42-43
打造富有“创造力”的初中美术课堂,要求美术教师必须面向“美术学科”本身、面向学生的“美术实践”本身、面向学生的“美术分享”本身。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催生学生的创造活动,引导学生的创造评价。通过打造创造性的美术课堂,让美术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3.
林海 《江西教育》2000,(3):25-25
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是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 ,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笔者认为要使这个目的得以实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美术活动时 ,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进行“视、记、创”训练。一、视。美术是靠视觉来感受的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敏锐的美术视觉的基础之上。诸如基本技能训练中对形体、比例、色调等的认识与掌握 ,都必须靠视觉去辨别、发展 ,离开了视觉 ,美术教学很难进行。视觉训练是美术教学的中心。视觉训练可以…  相似文献   

4.
非专业美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美术基础几乎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在众多学业中掌握怎样的美术知识才是适度的而且有必要呢?我尝试着对美术“技艺”和“审美”进行对比并做分析。我认为美术基础训练目的是在于提高“技艺”和“部分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就失去了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苏雅 《江西教育》2022,(40):88-89
“具身认知”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一种有效样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身认知”的情境,使其从“单一”走向“丰盈”;引导学生开展“具身认知”活动,使其从“模仿”走向“建构”;引领学生的“具身认知”,使其从“干涉”走向“启发”。通过基于学生“具身认知”的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唐晓燕 《课外阅读》2011,(8):224-224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语),学生从小就信手涂鸦、爱动手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先天具有优势。但是,由于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现实地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后天持续发展上却反而并不具有优势。焕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需“内”、“外”结合,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8.
王钱珏 《江西教育》2022,(44):78-79
美术是观照的艺术、想象的艺术。在“看”中感受、体验,是美术审美鉴赏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看”与“想”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多维性及想象性的观照,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通过“看”与“想”的结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再创造”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打造想象、创造的平台,赋予学生想象、创造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审美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点、线、面是美术作品的主要构成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创作就是对点、线、面诸构成要素进行设计、整合表达意义的过程。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同样有点、线、面,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点(”美术学科特点)“、线(”学习兴趣、美术“双基)”“、面(”审美、综合、创新),摆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  相似文献   

11.
“亲子美术节”活动是我园从2005年就开展的特色活动,十几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目标导向从关注美术创作的操作特点,到关注美术创作的审美性,再到当下关注幼儿创作表现的过程;活动形式也从幼儿进行规定内容的美术活动,到亲子自选美术游戏,再到现在结伴自选美术游戏;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依据,以生态式美育课程理念为指引,通过课程审议促进“亲子美术节”向“美术游戏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娄小明  任宁 《辽宁教育》2013,(12):37-38
美术课堂上,学生小z说:“老师,我画错了,能不能换张纸?”“画错了?”我有些诧异。拿过他的作业纸一看才知道,只不过画面中的一根线条不是很完美而已。我启发他,“想一想,这根线条可以变成什么?”“帽子上的一朵花……”他脱口而出。“是啊,其实你没有画错。只要想一想,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其实,这位『司学产生了审美“错位”——用“对错观”来审视自己的美术创造,把美术创作定性为“准确”操作,忽视了意外的精彩和“错误”的价值,使得美术评价不够“艺术”了。在美术课堂上这种“审美错位”的现象并不少见,需要我们去提防,更需要去回归。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基础上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让学生在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中,形成更加科学的思想认识与坚定的政治信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是:以美术鉴赏教学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教育的渗透过程中丰富美术鉴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时,要将“美”与“德”结合起来,这样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教育就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美”与“德”并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海燕 《江苏教育》2022,(75):74-75
<正>“美术表现”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仲卫民 《甘肃教育》2013,(20):68-68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情感和信念端正。”但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美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美术学科关键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操盘手”,在实践层面起到“代言人”的作用。研究发现,学界对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文化理解是国内持续的研究热点,文化自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学科关键能力应用迁移为视角,提出“视觉智商”概念。从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迁移、巩固和应用四个维度出发,明确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要素,具体包括美术学科能力、美术认知能力、美术操作能力、美术社交能力。体现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材编写策略,应符合“知识—解决问题—行为”逻辑。提升学生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可参考文化自信取向的“价值观引领的做中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育人观,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把美术课程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实践四大学习领域,打破了传统美术对各门类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分类,响亮地提出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这也是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美术创意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在。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创意性,引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维,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强化幼儿的有意关注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健康人格和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因此,本文从“游戏”“情境”“自主”“生活”四个视角对幼儿美术创意教育进行了探索,以期让幼儿萌发创意“美芽”,最终开出美术之“花”。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史学中5-14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经济上落后贫穷、社会上动荡不安、政治上腐败黑暗,艺术上更是一个束缚的时代。公元313年“米兰敕令”之后,欧洲进入基督教时代,随着基督教的统治地位的确定,使得教会垄断了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世界,从而也就牢牢地控制了艺术。古希腊罗马美术成了基督教美术。然而,本文力求阐述的是:这种“束缚”并不意味着倒退,而是在束缚中同时也孕育了美术独立的因素。美术是一种决定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而且是与宗教、哲学平行,同处于最高层的特殊意识形态。然而在中世纪,我们却看到美术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