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李渔:集文士与商贾于一身──试论李渔戏曲创作思想的商业化倾向黄果泉一古代文人卖赋获利并不始于清初文人李渔,开其先河的当属西汉的司马相如,他的一篇《长门赋》,据称酬金高达"百斤"之多,真可谓价值不菲,居历代稿酬之最。此后,文人卖文代不乏人,包括一些德高...  相似文献   

2.
巴蜀是夏、楚文化的发祥地。商周以来。巴蜀东与中原文化交融.南承荆楚文化濡溉.积淀富集,自成体系.卓立于世。司马相如之作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三种文化熔铸的结晶。司马相如是巴蜀文化崛起的标志。巴蜀文化孕育着司马相如.孕育着王褒、扬雄,孕育着西汉上乘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叙了西汉武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成为后代文人了解司马相如其人其事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历代文人感发赋诗,创作了大量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文章以唐代诗人咏司马相如诗为切入点,试图勾勒出有唐一代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的接受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所谓"盛世",是相对而言在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盛世""治世""中兴"的朝代。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西汉盛世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大唐盛世包括唐初的"贞观之治"和中期的"开元盛世"。三个盛世都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司马相如     
《中文自修》2007,(2):F0002-F0002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武帝因读《子虚赋》而对司马相如大加赞赏,遂拜其为中郎将。此后司马相如曾奉  相似文献   

6.
两司马指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相似文献   

7.
润笔     
古代有人讲过一个故事,有人去问一个著名文人,说:“听说你们写文章的人清高,不谈钱财啊富贵啊什么的,是这样吗?”文人回答:“确实如此。”那人便追问道:“那么,为什么你们夸起谁谁谁的文章写得好,动不动就是‘一字千金’呀、‘字字珠玑’呀,全是拿金银财宝来比喻呢?”文人便被问住了。其实发表文章换取稿费是正大光明的事,文章怎么就不可以和钱财联系起来呢?清代袁枚谈钱的两句诗说得好:“解用何尝未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写文章换钱,有人说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知道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就送上黄金百斤,央他作《长门赋…  相似文献   

8.
许多文人都认为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是对汉武帝阿谀奉承,张裕钊却以为“不然”。是“讽武帝之封禅”,并指出这些文人的学风不正,没有读懂《封禅文》的本旨。  相似文献   

9.
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有40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作品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粗略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宋代,对司马相如的评论不但对前代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更有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亦可见出宋代文人不同于前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11.
一、10组容易混淆的作家1.司马迁、司马光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相似文献   

12.
汉代散体大赋的题材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汉代开国后的盛世景象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昂扬意气和外向心态,畋猎和祭祀作为大汉气象的最佳代言首先成为了西汉中期至后期大赋的主要题材.而随着西汉末年的国势衰落.时代精神由高扬趋向低抑,社会心态由外向型转为内向型,文人的视线也从天子的征服活动移入都市的繁华和宫殿的奢美之中,京都和宫殿题材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散体大赋愈来愈小而化之,出现了向抒情小赋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刚 《考试周刊》2014,(34):38-39
盛世具有政府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特点,西汉前期的盛世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汉帝国.但是盛世也有贫富差距和弊政,学习西汉这段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10组容易混淆的作家1.司马迁、司马光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2.李白、李贺与李煜李白是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16.
司马相如一生经历了壮志凌云,怀才不遇,文动人主,平步青云。更有相如文君动人爱情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唐代诗人文士大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着和司马相如当年一样的凌云壮志和类似的坎坷遭遇。在司马相如那里,他们获得了安慰,看到了希望,汲取了力量。因此,唐代文人对司马相如推崇备至,把司马相如作为自己的异代知音,人生偶像。  相似文献   

17.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他的檄移这类应用文 ,人们很少对此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并着重分析司马相如的檄移文特色 ,以帮助大家加深对他的这种文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元中期延祐诗坛上出现的"宗唐复古"、以"雅正"为尚的风气,标志着元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反映了中期文人和元政权取得了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文人始终无法走进政治权力的核心,怀抱"旁观者心态",元中期"盛世文学"最终流于表象。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其诗学思想的双面性反映了"盛世文学"下汉族文人心态之纠结、诗学思想之复杂。这种尴尬,也预示着诗坛即将发生的另一种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原名犬子,后因敬慕蔺相如的为人,遂更名相如.汉景帝时,在朝廷中做武骑长侍,因病免职.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时期,在盛世的诗坛上,主流诗风皆称颂盛世太平,充溢着沈德潜格调说的阿谀取容之风及袁枚性灵说的粗鄙村率之习。而高密诗派的开创者李怀民作为盛世中沉寂在士人阶级底层的寒士诗人,其创作的“寒士诗”却独树一帜,表达了布衣寒士的不平之鸣。李怀民的“寒士诗”是寒士风格的颂赞之音,是乾隆盛世的不谐之音,是下层文人的凄苦之音,思想主题复杂,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