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代“非基督教”运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二十年代,具体地说是1922—1927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宏观角度,探析这一运动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非基督教”运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正是这一背景,决定了“非基督教”运动本身的质的文化内涵。从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开始,随着酉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被带入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度,这两种按各自特征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化,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东西方文化在本质上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梁漱溟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通过文化的改造和完善来解决农村的问题,进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一套乡村建设理论.作为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时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特别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关于文化建设、中国发展道路等问题的独特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验主义是美国一场重要的思想运动,它的产生与发展一直影响着美国社会。一百多年来,超验主义研究从未停止,这为我们研究超验主义本身、美国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提供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的典型的学院派哲学,其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算是最为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20世纪以来,自胡塞尔开创后,现象学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方法也和分析哲学方法、辩证法一道被西方哲坛并称为三大方法.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一种普遍哲学运动的名称,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无任何前提和假设的条件下,对任何所给的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作为一场哲学运动,它现在已远离了开创者的初衷,从思辨走向现实,从哲学走向其他领域.1980年的《大英百科全书》指出:“最有意义的事件是现象学的作用超出了哲学之外——数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研究.”因此,在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考察现象学和现象学运动,将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和认识现代西方的哲学理论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以后西欧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后的特定产物。它代表了一种离开了现实社会实践,却又试图从现代思想发展层面上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冲动。虽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中,不乏一些深刻的理性反省和对现实存在的深层透视,但在总体逻辑上它却是非科学的。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化约为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运动”和“文学复古运动”是在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时期,在中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所掀起的两场重大改革运动。这两场改革运动虽然历史背景不同,内容存在差异,但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西方近代化的示范带动和武装侵略下艰难启动的。整体来看,中国在19世纪争取实现近代化的机遇有两次:  相似文献   

9.
东周时期,"北方文化圈"中的中山、赵北和北部的方国部族不可和"燕文化"合并,更不能用"燕文化圈"来代替"北方文化圈",燕文化圈与北方文化圈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概念。自西周中期到战国,燕文化已经和中原文化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燕文化应该属于北方文化圈中的一支独立文化。相反,中山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趋同的趋势。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受到华夷观念的影响,华夷观念和华夷关系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念都不适合作为现代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搏击运动是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社会中,搏击运动正面临着冲击奥运和世界一体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搏击运动正在不断汲取自身的精华,相互借鉴,去俗存精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任面前.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以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尔(G.S.Hall)为首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研究运动。历时三十多年。这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参加的一场广泛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科学教育学和科学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儿童研究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18至19世纪西方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变化在1700年以前,西方关于儿童的文献记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两次高潮。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高潮中,教育成为女性主义者特别关注的领域。她们认为,传统教育无处不表现出性别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在理论研究上必须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理论、社会分工理论,以及“以男性为标准”的机会均等理论等分析框架,在实践上提倡建设性别公平化学校,进行社会公平化教育。这是现代社会文化多元的表现,也是社会民主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现代儿童教育是儿童本位的,具有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属性.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它是对蔡元培开启的新文化运动的延续,是对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开展的新教育运动的深化.这场现代教育运动应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寻找根源,并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现代教育为参照体系.这场现代教育运动以变革儿童观与教育观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因为它涉及中国文化、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人道主义是现当代西方社会较为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新托马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唯物史观看,这一思潮的兴起是新托马斯主义为解决现代西方社会病和文化危机开出的一个宗教处方。尽管它不能解决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危机,但它体现了西方传统宗教对现实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传统的观点认为西方的民权思想自古希腊产生到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 ,即神权政治时期 ,但我通过对中世纪西欧社会文化、政治关系和基督教文化的考察 ,发现这一断层是不存在的 ,中世纪西欧神权的统治中仍然孕育着民权思想 ,这一思想为后来西方民权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亚地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东亚文化圈对东亚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韩两国具有不同的社会体制、经济制度、文化形态,但长期以来中韩两国之间大众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亚文化圈影响下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背景。本文将对东亚文化圈影响下中韩两国大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两个大众文化的发展、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基本上可分为两股主要哲学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这两种思潮对当代青年实现自我及新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西方哲学,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深层次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文化态势;有助于我们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标志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门重要设计课程。本文试图从标志的现代性和民族性两个方面论述提倡在中国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挖掘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当数“文艺复兴运动”了。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中明确地为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历史定位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① 这是一场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端于欧洲 ,波及全世界。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于十四世纪欧洲大陆南部的意大利地区 ②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并非偶然 ,这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状况、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1 4— 1 6世纪 ,是欧洲 ,尤其是西欧开始迈向近代时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段时期中 ,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冲破欧洲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场旨在自立、自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回合)的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它的历史进程的.由于洋务派主张对中西两种文化拼合,主张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纲常加上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这就使"中体西用"这个历史的命题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它是作为近代文化的过渡环节而存在,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国现代的进程起着不可忽略的消极作用.研究"中体西用"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