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开卷有益",于是我翻开了当代文坛新声的"重镇"<十月>,想从中找到自己尘封已久的来自书墨之香的激动.因而便认识了姜贻斌的中篇小说<到人民家里去>.掩卷长思,不禁感慨万千.读过此文,感觉好似大师吴敬梓笔下的儒林众生换了套行头,再度粉墨登场.作家姜贻斌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审慎的态度,审视着当代湘楚文人的窘境,尤其是其孤独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姜贻斌采用纯客观的叙述视角和零度情感的叙述态度,以独有的风格特征营构了属于他自己的两重小说世界,语言表达具有简约与繁复之美。  相似文献   

3.
彭家煌都市小说不具备作为独特世界的意义,其笔下的小人物悲剧形态各异。作家在庸常生活中观照他们,用富于悲悯的目光审视着他们,从而完成了对于他们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其中对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抒写是作者最用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女性观的形成,既源于和睦温馨的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童年时期他身边女性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也得益于淳朴乡风的感染浸润。经历了适情适性的童年和坎坷多难倍受压抑的中青年时期以后,汪曾祺特别关注人性,尤其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命运。因此他在故土小说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分为健康舒展和病态压抑两大类,它们全面反映了汪曾祺的创作思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孙犁塑造妇女形象暗含三个尺度:外部形象尺度、道德尺度、政治尺度。三尺度间既有矛盾,又存在“政治道德一体化”倾向。这些矛盾和“一体化”倾向给孙犁小说创作带来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英雄式的,但却映射了时代的背景。尤其是女性形象,张爱玲用苍凉的笔法,赋予其悲剧命运,并以此向读者阐释了自己的内心,并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凄凉地位。  相似文献   

7.
史涅格尔在提到“契诃夫的作品给中国作家揭示了创作的新途径和另外一些可能性”的时候,特别指出“譬如中国新的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问题”。中国现代作家在契诃夫等域外文学的启迪下,已经把“小人物”作为人类生存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异己力量对“小人物”的精神摧残  相似文献   

8.
论文剖析了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创作的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白先勇笔下的台湾女性遭遇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分析了白先勇创作风格,指出作家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接受了西方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躲不开的悲剧--试论刘庆邦的矿井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刘庆邦的一篇短篇小说名来命名,是想说明其矿井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刘在邦的小说书写了煤矿工人的坚忍与悲命。另外,矿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其间的人物向往着城市而又被城市所疏远,反叛了农村却又依恋于农村,在身份认同中寓含了悲剧。再者,在小说的写作中,刘庆邦由于应俗而倾向于性与暴力,致使文章失美,其小说创作的命运结局也许只能是一出“躲不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海外华文女作家中,张翎以其开放的文化眼光和独特的精神气质而独树一帜。她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识,有对人类择水而居的生命隐喻,有对人类共性的积极探讨,有对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有对苦难命运的坚忍超越,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清醒认识,更有对人性光辉、人情温暖的揭示和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张翎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余华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致力于营构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的宏阔斑斓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悲喜交加、美丑混杂、善恶并存的世界,人的命运充满难以捉摸的变数。厄运与灾祸常不期而至,生活的窘迫和苦难如影随形。对此人物却总能坚韧地坦然忍耐、泰然处之,始终持守好好活着的生存理想。文本中人性光芒的闪耀和充溢于字里行间的脉脉温情,体现出作家对民间深挚的人文关怀,促使人产生关于形而下的生活和形而上的命运与生存、精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当代作家苏童小说创作独特的精神内质和表达方式 :崇尚美的意蕴追求、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诗性表达以及对世界的审美感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小说以表现九十年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再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和人的原生状态而著称。小说的主体是对小市民的书写,即使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只是作为市井俗人的对立面,成为浮游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群无所适从的局外人。池莉是站在市民价值立场上看待一切、评价一切的。池莉小说并非只是对民众生活的“表层呈现”,而是把人文关怀融入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融在对小市民的“爱”和对知识分子的“刺”中了。池莉的人文关怀是对个体生命物质存在的关怀,潜藏在作品中的是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照和对生命意志的真诚赞颂。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位富有才情而命运多舛的女作家 ,她一生都在苦苦寻找 ,寻找一个能裹腹避雨的家而不可得 ;寻找一个爱抚、理解、平等和支承却未能如愿 ,起起落落 ,使她心中布满了难以复平的种种精神创伤。于是 ,她便以一个具有“女性纤细的感觉”和“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写出了“愚夫愚妇的悲欢苦恼”,描绘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冷酷、愚昧、沉滞又憋闷的社会里男性的种种生命形态。在对男性生命形态的观察和描写中 ,也显示出萧红对男性主角由理解、同情到失望、戏谑、鞭挞的情绪流变。最初走上文坛时 ,对男性所表现出的愚昧、麻木、坚毅、挣扎 ,缺…  相似文献   

16.
徐坤的小说,在90年代中后期更多的揭示都市职业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她笔下的都市职业女性一方面要挣脱家庭的羁绊,打破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渴望着精神与情感的回归,渴望着男人的肩膀能够靠住女人的浪漫。这些作品对女性疲惫心态所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出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级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文学大师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在人生哲理以及人类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上体现着自己深度的人文关怀。在其早期"战争与人民"小说中,他将视角伸向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与挣扎;工业—消费时期,常常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环境,尤其是底层人物的生命本真现象的密切关注,并将关注的目光从物质环境延伸到生态环境;在存在论意义上,卡尔维诺一直追求现代人的完整性,晚年之作更是概括性地总结了整个人类面对存在的永恒性困惑。  相似文献   

19.
余华小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先锋小说实验性质的展示,包含温情的苦难的追述,更有作家作为"人"进入灵魂深处的思考。时代的变换,是促使余华形成这些改变的历史契机,由外部因素致使个人写作视角的新发现,并一道作用于余华献给读者的文本中。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余华不仅具有先锋解构的技巧,也有对历史写实的运用,这样使得作家文本具有冷暖鲜明又交织共融的特色。余华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一直与时俱进,同时又具有共时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微型小说要出精品,关键在于要有“小说精神”。直面人的生存状态与价值,重视人文关怀;展露自豪感与自尊心,表现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崇尚理想,张扬崇高,烛照世人灵魂;等等,都是小说精神的体现。重视小说精神,追求小说精神,是微型小说长盛不衰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