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全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经济增速跃居我国四大板块之首,因此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21年中部地区六省的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开展实证分析,得出各省综合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为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评价和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参考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区域创新理论与城市群理论相结合,通过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五个一级指标和3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定量研究,计算各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综合集成值并排名;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对各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各指标中所体现出的优、劣势不同,中部四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各具特色的同时,综合创新能力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产业调整一般都属缺陷性弥补,方式趋同,政府主导性强,存在着资源利用短期化、产业结构雷同、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体制僵化等问题。循环经济条件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改造与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创建节约型社会,应该争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建生态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东引西进,要敢于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部各省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区域金融中心。但是各城市争建金融中心,又势必导致最大化收益的难以实现。本文在对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以及郑州三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认为,郑州在建立金融中心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建议把郑州建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并对郑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拉动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间旅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潜力分析,进而探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中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和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对安徽省各县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此排序比较和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制约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据此提出突破中部地区农民增收制约困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照最优货币区标准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基于VAR模型定量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面对统一货币政策冲击时的不同响应.最后,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而要实施区域间的"差异化"和"跨越式"创新战略,就必须要对我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客观测量及区域差异性评估,以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状态。运用包络分析法中以产出为导向的SBM-BBC模型,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时期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的差异性评估结果表明:1.三个时期东部地区基础研究创新平均效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创新能力始终较好;2.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等自"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三个时期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高;3.有相当多的省份投入产出结构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说明区域间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还不平衡,各地区自身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充分。有鉴于此,为促进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应精准发力,创新能力好的东部地区应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领军力量";创新能力次好的中部地区应加以扶持培养成为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西部地区前期基础薄弱,因此,可以基于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合理资源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相对凸显,表现为京津沪地区处于绝对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以及中部省份相对落后的格局,近年来这一格局日趋固化。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干预效应。未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应及时关注"中部坍塌"问题,在严格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属地化招生比例的同时,建立基于人口比例和区域平衡的高考录取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中部唯一以大型湖泊为核心形成的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其生态环境对周边及长江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对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与2011年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中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理想解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并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3.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部地区强、西部地区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线性回归法对中西部部分省份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是制约当前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资本投入增长缓慢和教育投入不足的相互制约是造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因素。提出中西部地区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应确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优先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当前“中部崛起”备受关注的情景下,中部六省正在整合所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为考察对象,就中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某些问题发表一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构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省域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中南部省市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上升,中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下降;高等教育强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经济强省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因素包括经济、历史、政策、地理、制度五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创新和创新能力的概念,以及从国家创新能力评价、区域创新能力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相关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和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均呈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工业比重上升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改善有负面影响;另外,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对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最后,文章对如何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国省域与美国州域面板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和累积规模每提高1%,区域创新水平会分别提高0.11%和0.52%;我国这一系数分别为0.26%和0.28%。由于存在一定的积累优势,研究生教育的累积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各类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的不断聚集和累积。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区域,创新水平更受益于研究生教育累积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研究生教育集聚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匹配当地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积累效应;大力促进地区间研究生人才的流动,优化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