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黑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采访”日记》的一组报道。记录了黑龙江省新任省长邵奇惠隐去真实身份,“混”在记者的行列中,深入各地考察的情景。读来真实、亲切、感人,许多同行认为这组报道是成功的,值得一读。这组报道成功之处在哪里呢?其一,如实反映了省长微服私访所到之处的真实面貌。邵奇惠和记者一行数人。出发之前,不和任何县、市打招呼,确确实实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同其它旅客一样排队等车,挤进火车普通车厢,在小镇餐馆吃便饭,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交谈,在教师家征求意见……了解了诸多社会现象和人的各种心态。报道把这些如实  相似文献   

2.
王运宝 《新闻世界》2011,(10):26-27
"二八定律"又称为20/80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演化,变成了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法制节目逐渐走向成熟,呈现“繁荣”。全国各级媒体都相继开办各种类型的法制节目。作为地方台的法制节目,受地域限制,没有最广阔的新闻来源;遇到新事、奇事和处在法律边缘的问题,也很难得到最具权威的法律分析。所以,如何能够避短扬长,做好“贴近”文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1,(4):4-12
社会学曾在新闻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深刻形塑了这一领域的面貌,在数字新闻时代依然是主导的研究范式之一。本文着重从新"客体"和"新"理论两个层面呈现数字时代新闻社会学的发展状况,意在回答新闻社会学究竟能为数字新闻研究提供哪些助益。未来仍应加强新闻与社会学的再连接,以继续夯实数字新闻研究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考察对象是国际传播语境中的文本实践,核心要义是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文本、新语言、新生态。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实际上包含三个内在统一的切入维度:一是形态层,即“文体”意义上的叙事形式问题;二是语义层,即“语言”意义上的叙事语法问题;三是传播层,即“体系”意义上的叙事实践问题。“新文本”旨在从形式逻辑上回应故事出场的“文体”问题,具体包括视觉转向维度的符号呈现策略、情感转向维度的语义修辞策略以及游戏转向维度的情景创设策略;“新语言”主要从语法逻辑上回应故事表征的“结构”问题,具体包括图像叙事、情感叙事、互动叙事三种主要的叙事策略;“新生态”重点从实践逻辑回应故事之间的“互文”问题,具体包括嵌套、转换、协同三种常见的跨媒介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全 《军事记者》2012,(2):54-55
《“分”出来的“合力”》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社2010年度“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纵深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中的一篇优秀作品。这篇通讯对重庆市南川区探索推行党政“一把手”五项工作不直接分管。将财务、人事、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要害权力进行分解,并配套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实名推荐干部等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主题鲜明、构思严谨、事例翔实、标题醒目、语言清新,荣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宣传的不断壮大,由微博、微电影一类微型信息传播方式引发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显著发展变化的今天,传统的媒介定向传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即时消费诉求,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为代表的新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方式表明中国已开始跨入全民"微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纸质媒体如何改进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关键所在、升级支点、破笔之要。笔者以为,作为一张新闻纸,就是要围绕"新闻"两个字做文章、寻突破、谋转型,就是要换种理念思新闻,换种视角看新闻,换种模式写新闻。为此,笔者给"新闻"这样定义: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之下,新闻就是要通过"新"吸引读者"闻"之,在"新"中寻求"闻",在"闻"中寻求"新"。  相似文献   

9.
唐永亮 《出版广角》2014,(12):10-11
正自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其庞大的用户与革命性的传播功能,催生了媒体的革命性变化,出版机构也因此而获益匪浅。在自媒体时代,出版机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出版商,同时亦有条件将自身建设成带有媒体性质的出版商。媒体在图书出版业的宣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论多么精彩的宣传创意,最后都需要媒体将其传播出去,在图书市场上形成广泛的影响,最终形成对图书的购买力。因此,对媒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1.
"‘钟华论’有什么深意""‘钟华论’是谁"……随着新华社播发的"钟华论"文章一次次镇版刷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钟华论"是新华社融媒体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由新华社党组直接指挥,举全社之力尤其是评论骨干力量精心打造。"钟华论"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2.
面对即将到来的移动场景时代,传统出版的产业优势被消解,追求个性化的适时体验成为出版业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任何数字内容产品都会因个性化推荐而显得有价值,逐渐呈现出产品即场景、技术即个性、服务即连接、渠道即分享、终端即感知等特征,同时这也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摆在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党建报道,成为主流媒体的发力点。该文从党建报道融合创新的意义、路径和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哪些要求等方面,依托具体案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地铁报敢是新媒体,与传统报纸相比,有一些颠覆性的创新,虽然是纸质介质,承载的却是新媒体的运行理念."  相似文献   

15.
如今,这是一个全民争“雷”的时代,国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应这个时代,“雷”人辈出,“雷”事遍地,其中一个表征就是“雷剧”盛行.“雷”的云端,则是名著翻拍,观众纷纷“雷”翻.号称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自然不能幸免. 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红楼梦》,是一个智商问题.这是个人智商,也体现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内的集体智慧水准的高下,同时也关涉群体性审美趣味,投射群体性心理病灶.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如何结合广播媒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好做大重大节日和活动题材的报道,是广播人不断在探索和思考的课题。但是由于广播特有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使得类似报道在模式创新方面还存在不少禁锢和有待突破的“盲点”。比如,对一年一度的“3·15”活动的报道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振凯 《新闻战线》2020,(9):107-109
2月17日至4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开设《坚定信心迎"大考"》栏目,共刊发34篇文章,话题涵盖团结抗疫、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援助海外等领域。除策划精准、解读及时、故事鲜活外,标题耐看也是一个亮点。这组标题有味道、耐琢磨,有力量感,对新开栏目、其他版面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超过85%的网民使用过数字阅读服务,阅读终端方面,55.8%的数字阅读用户最常使用手机阅读,是使用最多的阅读终端.”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基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多元化阅读终端设备的普及,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融媒时代,财经数据新闻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与数据新闻生产的不断融合,数据新闻的报道话语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以财新网“财新数字说”栏目为例,从技术、叙事、内容生产三个方面探讨融媒时代数据新闻的话语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