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2.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它是由“为动词”和一些名同、一般动词等非“为动词”活用,以表示为动的意义,非为动词活用作为动词称之为“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一般包括动词为动用法和名词为动用法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名词及其活用的动词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从翻译理解的角度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统摄,本拟以先秦两汉语言为例,将活用动词的名词归纳为四个语义类型,即“对象结果类”、“工具方式类”、“处所类”、“时间类”,并从今人理解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树森 《文教资料》2008,(21):31-32
在普通状态下,什么词类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是有分工的,这些基本功能古今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子里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table,ice,duck,flag…这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它们的名词意义对大家来说一定是小菜一碟,但老外经常把它们当作动词用,它们的动词意义和用法你知道吗?1.table:名词,桌子;当动词用时是指开会时延期讨论提案等,也就是暂缓审议(to postpone discussion of a bill or suggestion until future time)。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顺华 《文教资料》2011,(36):127-129
儿童早期习得的词类主要是名词和动词,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这两类词习得的先后顺序及习得比例却存在争议,形成了“名词优势”论和质疑“名词优势”论两种观点。本文综述了这两种观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转指"是指名词或动词语义发生变化,转而指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名词或与该动作相关的各种对象。本文考察《周易》中名、动词的转指,由于名、动词转指内涵相包含,我们将名、动词的兼类也看作用名词的一种广义的转指。动词的转指分为动词后附加助词的转指和不加助词的转指,二者转指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不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复合谓语句型。一部分不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主动形式被动意义句型。部分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固定词组,相当及物动词,其后可接宾语,也可用于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3.
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暂拟系统>称之为"名物,<提要系统>又取消了"名物化"的提法,文章解释了这种语法现象,并分析列举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论述了古今汉语的因动用法.所谓因动用法是指有些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带宾语时.含有“因宾”而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名词、名动转用中的隐喻思维过程,并以名词、名词动用的具体实例探讨其隐喻特点和语义理据,分析其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指出这是一种以词义的隐喻派生为中心的、有效的词汇加工习得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词、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名词认知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义文字,汉语有不同于其他拼音文字的特性。文章对动词、名词认知中词频、笔画数、义符熟悉性、词汇获得年龄、情境可获得性、具体性六个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作了述评,并结合汉语的特殊性,对汉语动词、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名动词转类的条件及过程,区别了古汉语中名动词转类内部兼类和活用的关系、名动转类和“读破”的关系。同时,我们对古汉语中名动词转类的原因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了名词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现代汉语里有一类不能直接加数量词的名词存在.它们直接以词汇形式出现来类指事物;这种指称手段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类别义名词。表示对事物的类指与用于对事物的分类是它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Chjnese language, we all know tha some nouns can be used as verbs, for instance: "a a 4 t * * ." The originalmeaning ofee 8 '5s a bolt or IatCh, here it means to fasten with a boIt or a latch. As a noun, "ar means all the phenomenaassociatedwith eleCtrns andPTDtons. However ". - 4l t * o" "t,s a verb that means to give org6t an electric shock.Anothgr cxample is 'We 4 t t e". The charastcr W" does nO mean shoulder, bot means to undertahe or bear Evenin many Chinese idioms, it is easy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