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是,借用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生动形象地加以再现。新闻特写的开头,应具有立即引人入胜的功效。一般说,特写的开头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场景式新闻特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动集中,现场感强。场景式的开头,强调对现场的细致描绘,将人物、事件置放其中,能迅速“切入”事件描述、发展的高潮。如《“飞天”凌空》一文的开头,是如此生动逼真地记录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前的美妙刹那:“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头顶飘浮,飞鸟  相似文献   

2.
特写,原是影视界专用的术语,是指近影放大,凸显细部,主要是拍摄局部,使之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来突出或强调效果。特写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特写,是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摄取最有特征的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再现当时的情景。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某些重要场面、片断或新闻人物的某些典型活动进行近镜头的生动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典型性、现场感的传播。现场短新闻采制的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地描绘,要求报道得有情有景,绘声绘色,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其中,如临其境,是文字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闻其声,是广播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见其人.则是电视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因此,不同的传播媒介.其采制现场短新闻的要求与特点是各有区别的。广播现场短新闻在运用音响再现现场方面,类似…  相似文献   

4.
新闻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写作体裁.它的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集中的描绘,生动而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中某些场面和人物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作用,是一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报道体裁所代替不了的.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杰出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在一篇  相似文献   

5.
特写,原是影视界专用的术语,是指近影放大,凸显细部,主要是拍摄局部,使之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来突出或强调效果。特写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特写,是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摄取最有特征的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再现当时的情景。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某些重要场面、片断或新闻人物的某些典型活动进行近镜头的生动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评报数则     
(一)特写应有特定的镜头。目前报上挂特写牌子的栏目很多。但综观这些名为“新闻特写”的篇章,却很少有特写的镜头,不应名为特写。在我心目中,特写需要记者用眼睛去看、去观察,抓住事物一个镜头、一个片断将之再现,这才能名为特写。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中所说:“所谓特写是通过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片断的新闻体裁。”这个定义下得十分准确,其中包含三要索:一、形象化的再现,即要有镜头;二是事件的片断或横断面;三是题材、内容要有新闻性。可是目前报上不少特写,一不形象,无特写镜头,二是洋洋洒洒,太长太杂,不是事件的片断,三是缺新闻性,不中看。相反,有些篇章虽不挂特写牌子,但具备以上几要素,仍可认作是特写,如7月26日光明日报头版陆彩荣采写的“历史记住您的爱——接收  相似文献   

7.
人物专访的特点在于一“访”二“专”,主要记叙被访问者和访问者的现场活动,特别是对话,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内容,借以描绘人物形象,反映出被访问者的精神面貌。人物专访既区别于写某一人物某一新闻事实的人物新闻,又区别于记叙某一人物某些事迹的人物通讯,可以说是访专人、记专事、谈专题,属于人物特写的一种。1 专访的对象,往往是与某一新闻有关的新闻人物。如:政治活动家,知名人士,英雄模范,专家学者,等等。因此,写专访首先要注意新闻性、时间性,即要有新闻由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场,二是指气氛。新闻摄影的现场指的是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与新闻人物有直接关联的环境,它包括了新闻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新闻背景。“气氛”指的是透过这特定的环境所表现的情调与气息。两者的结合,对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使新闻照片也能承载较大的信息量,提高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现场环境所带给人们强烈感受的景象、情调和人物的精神状态。这种特定的氛围与新闻事件的性质、新闻人物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人物特写,是报纸新闻体裁的一种形式。它的写作特点,主要是用描写的方法,去刻画现实中的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要描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新闻人物特写,简单地说,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人物报道,是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而不是象文学作品那样主要写人。这就要求所写的事要有新闻价值,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真实对新闻人物特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人的首先不是文字,而是人物  相似文献   

10.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在新闻中采用新闻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使新闻作品精炼传神,真实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语言都各有特点.在新闻作品中采用人物的语言,就要注意以最“本色”、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去表现特定情境下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我们熟知的新闻名篇《刘胡兰慷慨就义》,全文不足300字,但除了导语和结尾外,文章都是用人物的对话来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始末,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形象再现式通讯就是用形象描绘再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场景和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包括报纸上常见的速写、素描、特写、目击记、观察记和人物通讯等。如果把特写类单独划出来,形象再现式通讯就以目击记、观察记和人物通讯为主。为了说明形象再现式通讯的特定含义,需要把这里讲的形象和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李江 《新闻前哨》2010,(5):102-102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问。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3.
以“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新闻特写,被人们称之为形象化的报道。然而,如何真正地让新闻特写具有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染力,却非一件易事,需要新  相似文献   

14.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特写新议     
特写,又称视觉新闻,实际上是通讯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注重对场景、事件的描绘,画面生动,细节典型,现场感强,具有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所以人们借电影艺术中“特写”这个术语来称谓。特写的要素,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要有对新闻事件某一阶段或片断的详细、生动的描写。如《小笼蒸包“出笼记”》(见《北京晚报》1990年1月8日1版“今晨特写”栏),介绍一种方便食品——速冻包子的制做过程。文中有这样一段简短而又生动、细致的描写:“……数十  相似文献   

16.
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工 具和手段,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人物个性的一部分。在新闻写作中保持人物语言的“原唱”,不仅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让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而且可以使新闻作品精炼传  相似文献   

17.
稍有经验的新闻记者除了能够写现场新闻报道之外,还应该具备写特写报道的本领,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它是已在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中被普遍认识了的,毋庸赘述。特写这种形式在新闻写作范畴里,大致可分为新闻特写和一般性特写两类。前者就是用来补充现场新闻报道之不足,记者利用所掌握的材料向读者提供有关某一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具体活动以及记者对事件的说明。这就使读者对该新闻事件有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有“立体感”。一般性特写的时间性较小,主要是满足读者各方面的知识和趣味,所叙述的事情可能很细小,但绝对不是枯燥无味,也不是与新闻无关。这两类特写的共同点必须是以叙述人物的行动和  相似文献   

18.
特稿在写作上借用文学描写的各种技法,写作者有很高的自由度。人物特稿写作中,允许记者有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闻人物特稿呈现出"强判断"的特征,判断性叙述使用得过多过滥,影响了新闻的客观全面。因此,有必要探讨新闻人物特稿中判断性叙述的使用规范。新闻人物特稿是以新闻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为报道内容的特稿。因为关注度高、冲突性强,是近年来各大报刊人物报道选题的重点,譬如关于王立军、袁厉害、黄洋等新闻人物就引发了一批相关的人物特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和记者陷入有观点、有态度的误区,强烈的主观判断占据上风,影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色彩在新闻特写中的作用1、新闻特写不是文学特写关于特写的定义,一向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两种界定。据《辞海》载,特写首先为新闻的一种体裁。要求生动地、形象地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要求真实、及时。同时特写也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是描写有社会意义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某些细节上也容许作恰当地艺术加工。文艺性特写通常具有较为完整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比较曲折完整,语言比较富有文采,结构也比较精巧。茅盾说:“好的‘报告’须要具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