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要受逻辑推理的制约,而且还要受情感的驱动。所以,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不用说,学生们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这些感情所浸润、所陶冶。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显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不“通情”难以“达理”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读懂文章就只是弄清文中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吴祖兴材料与…  相似文献   

3.
《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美育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感动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的仓库。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词赋姹紫嫣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如何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让学生感动呢? 一、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人类、社会、大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围绕学生的语发展也有一个“生态圈”:就时间而言,学生已有的语水平、潜在的语学习能力、未来的语发展趋势构成一个“圈”;就空间而言,学生赖以学习和生活的课堂、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构成的一个“圈”;就学生存在本身而言,听说读写(写字)写(写作),语言、思维、认识、情感、审美、精神与习惯等等都各自在不同层面构成不同的“圈”.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民 《师道》2005,(12):39-4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学阆苑中最馥郁芬香的一块园圃。从古至今,它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学生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当今的课堂上,存在着把古诗上成了言串讲课,只注重诗义静态演绎或是把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单调的古诗词句的局部分析等倾向,从而破坏了古诗本身所蕴涵的美。存在这些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古诗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9.
中学语文的古诗意境教学应强调它的整体性,应从入境,激情,明理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要让学生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熏陶中深深爱上语文这门学科,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变化伴随着教学内容而波澜起伏,感情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可谓“淡装浓抹总相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十五到二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语文课堂里也处处充满和谐理论,正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矛盾体对立起来,忽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我们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让教师与学生和谐统一,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教学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景象。目前的语教学虽较前大有突破,但依然未能摆脱掉重知识灌输而轻语素质提高的窠臼,以致出现了多样化形式下的内容上单一化的现象。缺乏美的教育是导致语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提高语教学水平,就必须走审美化道路,努力做到知与情、知与趣和知与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以审美心理为依据,凭借审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快、审美想象的快乐和审美理解的欲望,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所以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由于审美对象大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诉诸学生感官,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审美对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重视感熏陶,是由语文学科特殊性质决定的,重视感情熏陶,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和以往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相比,新课标在重视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力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南,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努力做到以下5个延伸。  相似文献   

16.
用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更深一层地借语言文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日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中作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学作品能名垂千古,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是作品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也是字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作教学是审美的教学,审美即情感。情感熏陶就是将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化为学生内在的人素养。在作教学中,审美特征非常明显,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开掘情感之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的心理过程之一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现代语文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察,通过语文教育过程,加强情感培养,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用爱构筑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要树立自身形象,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要领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有了美好的感情,才能使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