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乃学语习文之意.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具备其清晰的性质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即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为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是帮助学生加强人文体验,获得审美感受,提升情智素养的重要把手.所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来的学科意味与韵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的语文课承载了太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从思想品德到科学知识,从课件辅助到声、光、电的随意“袭击”,什么都可以在语文课上插一脚.语文成了一门“四不像”的学科.似乎只要学好了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一词最早由程少堂先生提出。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等高耗低效现象,语文学科价值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同缕楼春风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语文教学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与体验中有所收获.信息技术融合了多种媒体信息,利用声光效果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进行内容呈现.不但形式让入耳目一新,而且知识也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真正激励和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但很容易入情入境,而且丰富了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7.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具灵性与知性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文性和情感性的学科,是最能展示自我彰显风采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以其独特的工具性和审美意趣,应该是一门最具语文味和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然而,目前有些语文课上完之后,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昏昏欲睡。难怪语文教育家顾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不仅要还给学生一片天地,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最自由、最灵活、最具灵性,是至纯至美的科目,它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注重人文素养,它体现师生的创造精神,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由于过度地强调人文教育,从单纯的机械化、模式化训练一步跨出语言的疆域,脱离了语言这个载体,导致了语文味的严重缺失,甚至使整个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程少堂先生首倡的语文味理念很有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出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14.
何谓语文?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易湘华 《湖南教育》2005,(23):21-21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盘精美的大餐,那么它必须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有的语文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表现形式,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学科特性。我认为,不管追求怎样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还是应该从语文的本质上去追根溯源,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千万不可失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何谓“语文味”?文学味。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多方考虑而选取的,这样的课文,许多是文学大师的心血之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读文学作品,学生会增强对文学的喜爱,得到艺术的熏陶。读《背影》,可以读出朱自清潸然泪下的思父之情;读《提醒…  相似文献   

16.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本体"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其中一定不只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只有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语文味"四溢。  相似文献   

18.
陈亚娟 《考试周刊》2013,(90):35-35
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还像一杯杯龙井茶,是那么耐人寻味。丰富、精湛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呢?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H{味道,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相似文献   

19.
语文因为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目前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名目繁多,甚至有不少鱼目混珠、华而不实的新花样。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的发言中曾提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如何将如此繁杂的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使其真正做到简单化、朴实化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中,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于语文的内涵和价值,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思想性和审美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育的艺术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因此,我们必须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教育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