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水浒传》极高的艺术成就与传播影响下,出现了诸多续书,其中《水浒后传》取得了一定成就。通过对原著与续书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水浒后传》对原著创作理念的继承与创新,试图为该书在我国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定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3.
陈忱作为富有民族气节的正统儒者,其《水浒后传》表露出借题发泄的亡国隐痛,从维护传统文化和日常生存的角度写残余英雄海外立国,虚构出一个清明稳定、传承中原文明的世外桃源。暹罗世界成为华夏文明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4.
梁辰鱼的《浣纱记》存的明刊本有7种,富春堂本《浣纱记》是刊刻时间较早的一种本子,带有浓厚的民间演出本色彩;《六十种曲》本则刊于较晚的明末,是《浣纱记》的定本,体现着文人的审美趣味。富春堂本与《六十种曲》本的《浣纱记》在整体的故事情节上并无出入,两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体例及曲词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水浒后传》版本较为繁杂,学术界一般把其版本分为两大系统:八卷四十回本、十卷四十回本。通过对两大版本系统的对比,八卷四十回本是最早、最接近作者陈忱原著的版本,而十卷四十回本却是更具通俗小说特点的版本,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郭超颖 《文教资料》2012,(34):38-42
《得一录》是清人余治在其半生行善过程中,辑录古今各种善举章程汇编而成的一部著作。此书首刊于同治八年(1869)苏州得见斋,全书共分十六卷,乃余治亲手勘定。光绪十一年(1885)长沙宝善堂重刊时编订成八卷本。得见斋十六卷本和宝善堂的八卷本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八卷本对十六本目次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这种修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动,而是内在逻辑的改弦更张,它使全书在整体上的结构框架被打破。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实际上是编撰者编撰理念和所期目标不同而造成的,我们通过两版本目次的互相参照,对它们各自面貌进行较为深入的体察,并以此找寻到关于修改原因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7.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是浙江乌程南浔镇人,亦即今天的湖州市南浔区。这里北临太湖,南近钱塘,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圈腹地。陈忱生于斯长于斯,思想中积淀下浓厚的江南文化情结。而这,在他的《水浒后传》中得到了强烈表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发生在太湖和钱塘的两大故事片段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清《西游真诠》版本众多,各有优劣,笔者所有的是康熙年间翠筠山房本和乾隆四十五年金阊书业堂本,这两个版本的图赞部分的不同,笔者通过分析,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剖析出不同图赞内容对文本的阐释作用的不同,并初步分析引起图赞不同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市民、文人群体的审美取向的转变情况,以及经济、政治对小说流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自称以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校点整理,然事实充分证明,其正文标点皆袭自1921年的亚东图书馆本。"人文本"《西游记》侵犯汪原放的权益,长期误导广大读者,堪称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典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徐卫  合义 《课外阅读》2006,(12):48-49
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她叼着肉飞回来,准备给孩子们当晚餐。当她在窝旁的树枝上稍作休息时,遇到了坏邻居狐狸。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就用甜言蜜语奉承乌鸦,还说她的歌声非常非常动听。乌鸦高兴极了,张嘴就唱,结果那块肉“啪”地掉下去了……  相似文献   

11.
《诗人玉屑》历来受诗论家所重视,而关于编者魏庆之生平仍有若干问题待考。根据现有文献,考定魏氏籍贯为福建建阳;推测其生卒年约为公元1196至1273年,考定其有二子魏天应、魏草窗;考其与叶梦鼎、冯取洽、黄升、严羽、游九功等人之交游概况;最后,推测《诗人玉屑》之成书时间为理宗淳祐年间,至迟不超过1244年。  相似文献   

12.
张籍乃胡珦之婿,他所以被胡珦招为东床当与他同胡家兄弟交游有关.张籍婚娶的时间当在元和初年,时已年过不惑.张籍与胡遇密切交往始自元和初年.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安史之乱后,唐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力日渐衰弱。藩镇割据势力的崛起,成为唐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各个藩镇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实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江南漕运也因此遭到很大的影响,时常出现漕运改道甚至停滞的情况。对于仰仗江南贡赋的京畿地区来说,江南漕运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从宋时起即有“分人本”和“分类本”两大版本系统流传。安石原本及是选初刻——元符戊寅杨蟠刻本,应该皆是“分人本”。杨刻后“分人本”的流传情况如下:南宋初年抚州重刻本源于杨蟠刻本,今存卷一至九。乾道己丑倪仲傅刻本源于抚州重刻本,今已不存。康熙庚辰,宋荦从徐乾学处借得宋椠残帙八卷,即授门生丘迥“依旧式重梓”,是为丘迥残刻本。黄丕烈认为丘迥残刻本之底本即同抚州重刻本。宋荦后又得一全本,命丘迥补刊十二卷,是为康熙甲申丘迥全刻本。何焯云补刊十二卷之底本为“书迹类明初人”的抄本,此抄本应源于倪仲傅刻本。四库本、《昌平丛书》本、清末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仿古活字本以及20世纪的多种标点本皆源于丘迥全刻本。“分类本”乃后人重新改编杨蟠刻本而成,宋以后未有版刻,今仅存南宋初年刻残帙两部: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存卷一至五、卷十一至十五,凡十卷;一藏国图,存卷九至十六,凡八卷。静嘉堂藏本与国图藏本为同版,皆有修补痕迹,前者印刷时间略早。国图藏宋刻孤本《丽泽集诗》卷十五亦从是选“分人本”选录38家62首。此外,还有南宋时少章评批本和元仇远《批评唐百家诗选》,版刻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6.
唐代后期,颍州先后隶河南、陈郑、淮西、泽潞、泾原、永平、宣武、义成诸方镇。颍州隶属如此多变,因其地处战略交通要冲,为唐朝廷和方镇瞩目并争相控制。颍州位于淮颍(蔡)漕运线,而淮颍漕运是汴河漕运的主要补充。朝廷通过调整颍州的隶属,既能保证财物的南北调运,又能遏制宣武悍镇,确保中原方镇的相对稳定,并对时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均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是诗格创作的繁盛期,是当时诗学理论著作的主体。对这一时期的诗格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全面认识唐五代诗学的发展,对研究唐宋诗学理论的转变也不无裨益。本文对晚唐五代诗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清理,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史略》各修订本中,鲁迅对唐代小说的认识经历了“唐传奇体记传”、“唐传奇体记传”与“唐之传奇文”杂糅、“唐之传奇文”文类定名等三种变化情形,是对传统学术与西方文艺理论、史志目录思维与建构小说史体系之目的意图双重把握的不同认识阶段的表现。而前两种认识情形并不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后一种认识虽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却是在极力推崇西方文艺理论且试图消除传统学术之情况下形成的,存有以材料套框架、以理论隶文献等缺陷,非根植于唐人小说之实情。  相似文献   

20.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充分地利用了传世典籍及新出石刻,对《唐刺史作》作了大量的修订与补充,其史料搜集范围更为广泛,考订也更为细致精密,在《附编》中增入了京畿道泉州等4州,并为全书编制了州名索引及人名索引,虽仍有个别遗漏或可议之处,但从整体上实现了学术上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