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洪宝 《科教文汇》2012,(18):75-76
中职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生理、心理、社会、家庭、学校几方面对中职生早恋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处理中职生"早恋"问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留守孩子”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孩子”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留守孩子犯罪率的上升,凸显了“留守孩子”的德育问题,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留守孩子”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阐述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3.
池莉 《知识窗》2008,(11):4-5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在对下一代教育问题上,日本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结合日本的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提出我们在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5.
郑道晓 《科教文汇》2008,(18):43-4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大原因是由父母离婚、家长疏于管教或体罚等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注意孩子的言行,还要接受亲子教育,等等,真正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4,(10):38-41
对“青春期”这个词,家长心里恐怕有百味杂陈的感受。一方面,为孩子体格、性征、内分泌及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成人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要为孩子在这一时期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心理上想摆脱父母的监管、结交伙伴成为小群体、情绪多变不稳定,以及性心理上的种种变化等而烦恼。但对青春期焦虑乃至青春期焦虑症,则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7.
阎江平 《科教文汇》2009,(31):15-1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层次低,“问题学生”屡见不鲜,能否有效地转化这些孩子成了中职教育中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中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认识到攻克该难题的深远意义及其艰巨性,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坚持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作大胆地探索和不懈地努力;爱字当头,紧紧抓住转化“问题学生”的主动权,把握好关键点和决胜处,积极地、艺术地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被誉为是“叛逆”的代名词,也是人类最骚动不安的年龄。社会上也经常用“愣头青”、“青苹果”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青少年,经常可以听到父母抱怨自己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我家的儿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呢?要是他们能够跨过这个时期,直接长大成人该有多好呀!”那么动物有青春期吗?动物的父母有这样的烦恼吗?牙齿上的秘密经研究发现,动物是没有青春期的,如黑猩猩或大猩猩在十一二岁时就“成家立业”了,直接从童年迈入了成年,而人类需要18至20年才能长大成人,经过青春期才能迈入成年。原来青春期是人类特有的“专利”。但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周逸芳 《科教文汇》2008,(15):59-59
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重金进行早期教育投资,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但他们所创造的“最优越”的条件是否是最适宜的呢?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家教市场和各类“早期教育方案”广告就可对其窥见一斑。然而在早期教育中孩子的饮食问题成了很多家长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早期教育中孩子饮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善于发明创造,尤其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智慧。例如,通过创造一个简单的名词“下岗”,就在中国消灭了失业;而“结构性通胀”和“通胀预期”又让通货膨胀这个全世界政府都头疼的问题在中国消失。最近,又出了“微小青春期”这个新的专业词汇,不仅彻底否认了国产奶粉与3名湖北性早熟女婴之间的关系,还让性早熟问题有希望在中国得到彻底解决。如此说来,我担心,今后在中国不仅再也没有性早熟,全国人民还能永葆青春,永远处于“微小青春期”、“小小青春期”、“微中青春期”、“小中青春期”等某个阶段的青春期之中。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早恋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学校管理乃至治安管理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学生早恋现象及其原因,与教育工作者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2.
爱是什么     
《知识窗》2014,(11):23-23
国外一组专业人士向4~8岁的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孩子们给出的答案超乎人们想象的深刻!  相似文献   

13.
邵显松 《科教文汇》2008,(19):54-54
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早恋”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大庭广众之下,搂搂抱抱,卿卿我我,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甚至个别学生未婚先孕。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校园环境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教育学生克服“早恋”,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在此,我试图以造成学生“早恋”现象的客观因素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李小丽 《科教文汇》2007,(5S):35-35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是其基本内容。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冷玲 《知识窗》2013,(18):61-61
早恋不提倡,但也不能认为对异性有好感就是“早恋”:,从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结构来看,初高中学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正确引导,莫让学生和教师都成为“惊弓之鸟”。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育人为先。我们的学生在成绩上可能会被分成“好学生”或“差学生”,但身为人师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他们个个“成人”,然后才是。成才”。爱学生成为每一名教师最基本必备的素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他们才能在爱中“成人”、“成材”。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在对下一代教育问题上,日本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结合日本的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提出我们在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18.
几乎没有爸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但我发现,只要人一过了青春期之后,就不希望被人家用“你好乖”来赞美。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9,(6):54-55
您是否因孩子学习不用功,学习成绩不佳而头疼;您是否因孩子不与您交心而苦恼;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不羁,您是否束手无策……当您在教育孩子时遇到问题,请写信给我们。本刊从6月份起,将设专栏请有关专家帮您解决在亲子教育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我们竭诚欢迎您来信咨询,希望您能够尽量详细地叙述您遇到的问题。本栏目电子邮箱:jiaoyuwenda11@163.com  相似文献   

20.
吕劲紫 《科教文汇》2007,(8Z):48-48
中日两国在对下一代教育问题上,日本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结合日本的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提出我们在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