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的电影改编 巴金小说《家》的电影改编作品而为中国国内一般公众所熟悉的,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家》,然而实际上,《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被改编为电影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迄今为止已经被用两种语言改编了四次。按时间序列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汇报》报道.由金庸小说《雪山飞狐》改编的苏州评弹近日完成.由于内容丰富。原定的35回长篇变成了45回。前10多回已完成了录制。据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苏州评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介绍,酷爱苏州评弹的金庸先生同意由苏州评弹学校无偿改编《雪山飞孤》和《天龙八部》两部小说。《天龙八部》有不少章节是写苏州的.但考虑到《天龙八部》内容更为丰富.苏州评弹学校选掸《雪山飞孤》先行改编。  相似文献   

3.
《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导演施隆多夫的大多数电影作品是由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其中《铁皮鼓》被认为是对君特·格拉斯同名小说的成功改编。《铁皮鼓》向人们展示了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基本范例,包括对原著风格的继承、叙述视角和语气的转换、内容的截取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从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作为今年最重要的电影改编案例,因涉及"文革"背景和改编者对原著的"大幅削减"引起争议。通过对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细读,对小说内容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得出电影《归来》的改编主要采取了淡化政治影响、淡化个人与时代关系、简化家庭人物关系等策略,投射了当下社会的文化特征及创作者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电影《林家铺子》由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江南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小城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尽管小说创作和电影改编时社会政治背景不同,但编剧夏衍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功将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上映并使之成为"十七年时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为其后的文学作品改编提供了新的视野。从时代主题思想转换、人物形象塑造、细节呈现几方面分析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后的差异化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8.
付昆 《楚雄师专学报》2013,(12):52-55,62
剧作家将被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加以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删减、增加和创造。虽然删减了一些内容使电影无法完整地体现出小说的深刻内涵,但改编者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则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其得失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9.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历来有许多画家将之改编为美术作品,丰子恺于1949年率先将包含《祝福》在内的八篇鲁迅小说改编为连环画。本文结合叙事学理论,从连环画的文字、图像、图文张力三个角度,对《祝福》连环画文本与小说文本的进行对照分析,旨在通过探寻小说作者与绘者在漫画艺术取向上的异同点,来考察丰子恺在对鲁迅作品连环画改编中进行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其中许多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这种改编会引起许多变化。以《倾城之恋》为例,它既被改编为电影,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具有代表性。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作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出《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变迁,从这种变迁中又可以看出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呈现故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文学作品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给予了中国电影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地被搬到荧屏,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观众口碑。谈到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不得不提的是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基于此,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改编的特点,探讨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阿占  张佐娟 《文教资料》2011,(32):23-24
电影《罗生门》主体改编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小说用一种近似于意识流的手法写作而成,叙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凶杀案,用主角的非常主观的视角去揣测当事人的心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非常成功。黑泽明用了四种手法讲述了一个杀人的故事,这样就很完整地将小说中的"意识流"的妙处展现了出来。改编后的故事,其电影元素受到了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艺术手法琐谈马宝记,黄凌峰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编导在本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改造,对人物、故事、情节本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原则增减、渲染、夸张。所谓有联系,是说电视剧基本上符合小说原著;有区...  相似文献   

16.
朱川 《考试周刊》2010,(55):30-3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自诞生以来,其中男女主角经典的爱情故事,以及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就打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比中由此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获得八项奖项。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尽管电影《色·戒》自放映以来褒贬不一,但从艺术角度来讲,电影是对小说《色·戒》的一次成功改编。在主题阐释、情节填补、风格氛围以及人物表现方面,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文学在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文学的传播也使电影业更好地发展。《神木》的影视特性促成了《盲井》的诞生,同时《盲井》也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扩大了文学的传播范围,提高了小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曾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对小说作品进行成功改编的范例。对比小说的叙事特征,电影则根据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式,侧重利用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元素来营造视觉幻象以表达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成功,体现了小说与电影的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