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对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充满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相似文献   

3.
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许多学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那么该如何认识这篇文章的主题呢?笔者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就要品读作品,认识作品,从文本本身入手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将从本文运用最广泛的表现手法——对比入手,来谈谈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在于批判封建的教育制度;二是认为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笔者在讲授时发现,这篇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深化,那就是:作者以委婉的笔触否定了自然状态下获得文化知识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以含蓄的笔墨肯定了学校教育的规范和实效。这篇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百草园,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在这两部分中,写了六件事,每  相似文献   

5.
魏雪枫 《教师》2014,(2):127-12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是历来初中语文课堂中必学的传统篇目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本文主题方面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教读课文。就其主题思想而言,历来存在分歧:以李何林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本文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以张硕城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主题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那么本文主题思想到底如何?现行人教版的第一册初...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如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将其列入成长单元,意在让学生探索鲁迅的成长足迹,了解春光中的童真,冬天里的童趣,玩耍中的幻想,学习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大师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童年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 ,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 ,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 ,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 ,但毕竟孤独 ,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 ,无人解答 ;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 ,多有束缚 ,等到熟悉适应以后 ,却是朋辈相乐、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原来恐惧的学堂竟是快乐的天堂一般。文中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 ,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就连被老师喜爱时那种得意和骄傲的神气…  相似文献   

10.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题解】本又写于1926沃,是《朝花9括》中的一面(原题《旧事重提》)。当的正是鲁迅生活辗转而徙,I以恒最8问的时候。鲁迅因天持北师大学生“三·一八”爱国运动场通经,被迫离京到厦门大学任教6哪知这里充满了自孔租复已,他们处处n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14.
对旧中国反动教育制度的抨击,是鲁迅对整个旧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领域始终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所以,鲁迅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也都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1926年9月写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这类文章中极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15.
16.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突出中心和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抓住理解作者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目的这个难点。对教材重点的处理:①百草园景物描写一段文章,具体、生动、形象,放录音训练学生听力。②“美女蛇”的故事,趣味性强,符合少年儿童口味,指导学生演讲故事。③冬天雪地捕鸟一段,用词精当,生活气息浓厚,饱含儿童情趣,指导学生笔述。  相似文献   

17.
长期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一向是被看作“以揭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为中心”的。至于它的表现手法,则一直是突出“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统观《朝花夕拾》所收的十篇回忆性文章,从内容看,有的侧重于揭露批判,有的侧重于美好生活的回忆,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明显属于后者。从体裁看,虽统称散文,但它们的格调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类,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等,杂文的味道较重,讥讽鞭挞的意思很显著,有的大部分是针砭时政,回忆甚至只是引子,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18.
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绘得生动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我们已经体会不到了  相似文献   

19.
(课前,配乐循环播放一组童趣图片。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一张张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图片,不经意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啊,犹如一幅五彩的画卷,飘过我们凝眸的双眼;童年,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缠绵于我们多情的耳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20.
问:本文“注解”说了“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屋后的园子”,不大具体,能有补充材料么? 答:一九一九年周家把百草园连同房子一起卖给朱阆仙以后,全部拆掉重建造。朱很迷信,怕周家败落的穷气带给他,在重新建新屋前深翻周家三尺地基,称之谓“挖穷气”。然后,新建一个大宅园。据周建人的《关于在绍兴的鲁迅故居》所述,“后面的·百草园’,原来是一块不大的小菜园。朱阆仙把它扩建为有饮酒亭、假山、鱼池、翠竹花草的大花园。鲁迅在作品中讲到‘百草园’时,曾提到有个‘梁界’,这块石界还在原地方,石界东边的一小块,才是原来的‘百草园’”。(《回忆鲁迅》页一七八) 问:文的开头“连那最末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