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双语教育之争,主要围绕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效果、双语教育模式等方面展开,其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的语言观看美国双语教育之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1968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双语教育法案>确立了双语教育的合法地位以来,美国的双语教育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几经沉浮,可谓命运多舛.本文就美国社会对语言多样性问题所持有的三种不同语言观及其在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刻理解美国双语教育兴衰变迁的政治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受语言的限制,许多少数族裔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远远落后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为了帮助英语水平有限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首个《双语教育法》。虽然到20世纪初该法案最终取消,但相关政策为推动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策变迁过程来看,政治力量介入使得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从政策价值取向来看,由于政策决策者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转变,导致美国双语政策价值取向由"语言是权利"和"语言是资源"走向"语言是问题";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联邦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学区的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的双语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双语教育的认可期、双语教育的限制期、双语教育的复苏期和双语教育的排斥期。在这四个时期内,政策制定者、学校行政管理者以及教师等对双语教育的立场以及学校双语教育的政策和实践都经历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没有强制性的语言政策,但州政府在移民语言和民族语言的传递历程中极力维护英语的强势地位,对其他语言采取了排斥的态度。作为美国学校语言教育重要内容的外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发展不是很顺利,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家庭语言教育则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启示包括:营造语言学习环境、保护和开发民族语言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6.
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通过,宣布了美国双语教育时代的结束."双语教育"这个术语彻底退出了美国的教育历史舞台.联邦政府自此持有既不支持双语教育,也不反对双语教育的立场.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是多因素的:既有政治势力的干扰、民间组织对于双语教育的负面宣传,也有合格师资和资金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语言文化倾向与双语教育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美国就英语地位问题的政治之争长期影响着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可以说文化的融入与同化、追求统一语言是导致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表明语言是如何被看作一种权力的。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通过,宣布美国双语教育时代的结束。双语教育彻底退出了美国的教育历史舞台。联邦政府自此持有既不支持双语教育也不反对双语教育的立场。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是多因素的:既有政治势力的干扰,民间组织对于双语教育的负面宣传,也有合格师资和资金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析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美国双语教育有三方面的目的:更多更好地快速学会英语;更好掌握学校课程;培养学生自尊心以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并减少极学现象。本文将以这三个目的为基础,从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是促进还是干扰、要多元文化还是要统一一种语言的共同文化、如何平衡学业指导目标与语言发展计划三方面,分析其对美国双语教育政策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论述了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和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的差异性,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种强式和添加型双语教育,其目的是创造一种双元文化,而淹没式双语教育是一种弱式和缩减型双语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单语制和单语社会.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d Asi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counseling by using U.S. graduate students as a comparative reference group. Survey data from 189 Asian international and 186 U.S. students were subject to analys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omparison with U.S. students, indicated less exposure to counseling, less self-perceived need for counseling, greater discomfort/shame with counseling, less openness to counseling, a greater preference for a directive style, and a greater preference for a flexible counseling format.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ncerns were barriers to seeking counseling.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service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美国对外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一直是由民间组织和个人发起并实施的,1938年国务院建立文化关系司,是美国政府致力于"文化外交"的开端。美国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及其人民之间观念、信息、艺术和文化的其他要素的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扶植中国以抵抗日本的攻势,减轻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从而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美国国务院开始筹划实施专门针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6.
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习品质是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还较少,但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它通常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美国目前已有十几个州在其制订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中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The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a unique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are enrolled on a predominately hearing campus.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of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on the campus and the attitudes surrounding deaf-hearing relationships. The major factors that hearing students identified as contributors to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awareness of cultural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structure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action,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and respect.  相似文献   

18.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Danish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minority groups (blacks and mediterraneans) in a controlled stud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xtent to which attitudes toward minorities can be generalized.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ite subjects, whether Danish or American, generally hol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culturally relevant minority groups, but Danes did not feel quite as negative toward mediterraneans as Americans did towards blacks. However, Danes were very positive toward blacks (a non-culturally relevant minorit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generaliz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culturally relevant minority grou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