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6,(4):16-17
经过黄委上下的精心准备和提前5天的预泄,2006年黄河调水调沙6月15日正式开始。按照黄河防总的调度方案,小浪底水利枢纽15日上午9时下泄流量增至3300m^3/s,整个调水调沙过程按照黄河花园口水文站3500m^3/s进行控制,较去年的调水调沙流量略有增加,为历年来黄河调水调沙的最大流量,以期达到更好的冲刷效果。  相似文献   

2.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2-13
亮点一 汛期调水调沙成功 汛期调水调沙,是将洪水调度与水沙调节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小洪水特性来塑造、协调水沙关系的调水调沙,不同于以往单纯利用水库蓄水开展的汛前调水调沙。黄河防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汛期调水调沙的成功实施,既确保了防洪安全,又实现了洪水资源化,积累了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库、河道减淤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治黄科技信息》2007,(4):16-17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7日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并通过黄河干流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联合调度,再次成功地在小浪底水库库区塑造了异重流,并实现了小浪底水库高含沙排沙出库,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3-13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上旬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自2002年以来的连续6次调水调沙,共有4.2亿t泥沙被冲人大海,大大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4,(4):15-15
7月5日18时,距离小浪底大坝57km处的水文观测结果表明,经过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总指挥部的精心设计和科学调度,作为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的关键环节和突破难点——人工塑造异重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治黄科技信息》2009,(4):17-18
7月8日,随着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全部入海,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此次调水调沙人海总水量34.88亿m^3,下游河道冲刷泥沙3429万t,河道主槽最小过洪能力进一步增大到3880m^3/s。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8年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进一步扩大了黄河下游主河槽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小浪底库区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成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中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排沙量与下游河道通过流量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水调沙还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增加了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淡水补给。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4,(4):13-13
新华网报道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6月2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中,将首次尝试人工扰沙清淤,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黄河简讯     
李国英:未雨绸缪团结防汛以黄河安澜支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2006年黄河防汛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防指和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现场会议精神,立足于抗大洪、抢大险,未雨绸缪,团结防汛,明确责任,扎实工作,争取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以黄河安澜支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李国英在讲话中总结回顾了“十五”期间黄河防汛工作,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团结抗洪,确保防洪安全;加强黄河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下游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成功实施调水调沙,初步…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2004,(4):13-14
连续3年的黄河调水调沙都是以“试验”的形式出现。试验结束后,调水调沙是否会作为一项常规措施长久坚持下去?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日前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治黄科技信息》2005,(1):17-17
1月10日,2004年黄河十大新闻评选揭晓。黄委提出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新框架;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圆满结束,首次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并排出小浪底水库;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实现淤粗排细目标等十条新闻高票入选。  相似文献   

12.
《治黄科技信息》2009,(4):17-17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检验近年来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调水调沙、水行政执法、生态调水等工作成效,7月7日,2009年黄委委务工作会议以沿线实地考察和相关部门现场解读相结合的模式召开,给代表们耳目一新和扎实有效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这次小浪底水库进行的调水调沙生产运行,自6月9日开始,下泄流量在1500m^3/s基础上开始逐渐增大,6月10日为2000m^3/s,6月11日为1500m^3/s,6月13日为2500m^3/s左右,7月1日结束,整个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在范县河道历时16天。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28日,我委召开了黄委科技委成立大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座的大部分专家已经参加了一些项目的咨询,如调水调沙的后评估工作,渭河治理规划论证,以及黑河治理规划论证等。科技委的成立将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重大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州辖区河道长度为160km,堤防长71.422km,险工控导工程22处,共有坝、垛、护岸957个单位工程,自建自管引黄涵闸5座,在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淤地坝建设及黄河调水调沙、下游地区的洪水预报与灾情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和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展望了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调水调沙"治黄思想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治黄实践的不断深入,"上拦下排"的治黄方针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治黄专家认识到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重要影响.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著名水利专家王化云和他的同事们,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思想.其具体设想就是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相适应,更好地排洪、排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  相似文献   

18.
1进行黄河护岸、根石加固的意义 自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以来,下泄的清水,使下游河道在短期内受到了严重的冲刷和下切。由于河床下切,护岸工程特别是控导工程坦坡明显变长,致使根石严重走失,防洪工程出险几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此情,对黄河护岸、根石进行加固,有效地增强现有工程的抗洪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1月25日,在黄河进入凌汛期之际,黄河防总办公室全面部署2008—2009年度黄河凌汛各项准备工作并向流域各省(区)防指、三大军区等单位印发了《黄河防凌工作规程》,这标志着黄河防总及黄河流域各省(区)防指共同承担的黄河防凌工作已进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组织实施了长江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调水调沙试验。1.我国的水资源分配有什么特点?从社会制度和国家职能上看,我国为什么能够组织实施一系列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