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音乐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仍是多样化.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以来,一直运用丈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把一切音乐活动都看成是其研究对象,考虑的是音乐艺术全球性与全人类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音乐行为和文化表达的考察是基于仪式音声理论对徽州这一古老文化社区内民间婚礼仪式的一项贴合音乐学又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徽州民间婚礼仪式中的音声关系又是体现古徽州人文习俗的一个主要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全貌在当下难以全面窥见,也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婚礼仪式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逐步的消逝,因而,本研究的展开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本人前期研究的部分成果,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程式及其中的音乐行为和文化事象的表达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将"新史学"与音乐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运用于中国本土化的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中不失为补充应对中国音乐美学不断出现的学科自身困境与外部其他各种学说的挑战.面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出路问题,本文在梳理学科的基础上,将最开始出现于历史领域的'新史学'研究方法与音乐人类学方法引入与借鉴到中国音乐美学的学科发展中,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联系与交流,从而实现学科互融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西方音乐人类学家率先对城市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城市音乐人类学作为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诞生。受此影响,中国音乐人类学学者亦不再局限于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而开始逐渐关注在城市化浪潮中呈现出的多元城市音乐文化。本文对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评述,期望城市音乐文化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便共同推动中国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城市音乐人类学自20世纪60年代作为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诞生以来,逐渐开始得到世界众多音乐人类学家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学科研究成果显著,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建立以及城市中“田野”个案的大量涌现,使其成为当下音乐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城市音乐人类学与音乐人类学、城市音乐...  相似文献   

6.
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文化之忧思的实质是音乐文化的困惑。对音乐人类学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是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根源,人们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定义、本质等概念的质疑与困惑由来已久,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音乐人类学是产生较晚的一个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自1970年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内特尔初步提出这一学科以来得到民族音乐学界的诸多关注,本文对我国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分类与概括。  相似文献   

8.
音乐人类学是一门将音乐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研究的学科,其理论主要是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就目前中国大陆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与西方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中国建立和发展音乐人类学,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习人类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法规视野;第三,不断深化对在我国建立和发展音乐文化学的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一词的内涵变化进行阐述,进而认为宏观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音乐学的分支学科-"民族音乐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最大,音乐史学的成果也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互为现照.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音乐起源之始,其审美功能特征便被各种事象所突显出来,随着人的实践认识不断深化,后来又表现出更多的功能特征和表现形式,如教育、娱乐、祭祀、交际、劳作、人生礼仪、通神感神等,这些因素自觉或不自觉地逐一被激活的同时,音乐与其它各种人类的行为相结合发生作用.将音乐作为一门学科理论--音乐学来研究,从其诞生至今,学科研究领域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精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范式与解释意义下,运用该学科具体的研究方法即田野调查、比较研究、整体性研究等,将泰国传统音乐作为泰国人民的生存方式与民族模式,从文化与实践角度探析泰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模式,从而为传统音乐研究构建一种开阔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思路,反映并推动当前音乐理论研究的人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音乐人类学的视界》一书,汇集了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等人的重要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前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为我们开启了当代音乐人类学全球文化视野研究的新视界。从音乐人类学文化变迁的研究、音乐人类学对音乐美学的研究、音乐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研究三个方面,论述音乐人类学的文化研究对我国本土音乐人类学发展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4.
熊丽 《黄山学院学报》2021,23(2):99-102
在对徽州传统音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徽州传统音乐带有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传承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使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延续,为其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音乐人类学于1980年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登陆中国,其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付诸实践,《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就是著者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又一部新作。该书努力体现国内外学界的最新学术动态及前沿专题,以严谨的论述阐释了音乐人类学的学科称谓、界定、性质及其发展历程;系统详实的介绍了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创见性的描绘了音乐人类学的论域及视角。  相似文献   

16.
徽州丧葬仪式音乐的用乐程式与其信仰观念和仪式行为密切相关.它的用乐程式既有"一词多曲、一曲多用"固定因素,也有根据具体仪式过程而灵活随机选择曲牌种类的非固定因素.文章选取歙县岔口镇丧葬仪式音乐作为田野个案,结合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和仪式音乐民族志的研究理论来剖析徽州丧葬仪式音乐功能与作用,通过研究丧葬事项和音乐事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徽文化"的概念界定,从本土文化对高校地方课程建设的意义、当前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综述、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徽州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背景,以及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以黄山学院为例,为该校开展徽州本土音乐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使高校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为推动弘扬和传承徽州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民间鼓吹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象及活跃其中的徼州民间鼓吹乐进行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发现鼓吹乐在徽州民间礼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徽州民间鼓吹乐也产生了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徽州民歌的书写并不是基于音乐本体意义上的再现,而是在田野调查之后的描述和反思。书写徽州民歌,就是在音乐民族志的理论和方法指引对徽州民歌进行研究,这既是对徽州民歌文本性的描述,又是对其文化内涵的一种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20.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