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赢秦焚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它不仅第一次使学术由争鸣走向统一,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陈支平 《历史教学》2007,2(14):13-20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4.
散木 《教书育人》2007,(12):70-71
"老百姓"、"公民"两名词的渊源 "老百姓"这个称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它的意思是指芸芸众生,比如人们经常说的"我们老百姓"、"我一个小老百姓"等等,和它相近的名词,还有平民、人民.与"老百姓"同出渊源的是"草民"或"庶民"这些概念,严格说来,"老百姓"、"草民"、"庶民"这些概念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也即封建社会"官民"、"臣民"统治秩序下的话语."草民"观念更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因而封建意识也长期遗存的产物,它表述的是无助和自甘平凡(虽然不失为一种妥帖的人生观),它比"老百姓"所体现出的观念更退步.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实质是强调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这一论断虽然与社会主义的理念不相容,但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无疑是一个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还不能彻底否定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主流,文人们咏叹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悲郁.究其原因,这一生存心态、文化情结的生成,既渊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结构,也肇端于士文化特定的价值指向及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植根于士文化与官文化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归依.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8.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9.
"三化一联"是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一种方法,即历史地图图示化、历史知识地图化、历史地图文字化和比较有关联的历史地图.它是"左图右史"良好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综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说"潮"     
"潮"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结合起来的词越来越多,它的涵义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认知中的隐喻为基础,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潮"的常用义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大团圆”结局模式。对此现象,人们一般都持眨斥态度。同样。小说《歧路灯》的“大团圆”结局也遭到大多数论者的否定。然而从李绿园的文学观、创作目的、生平际遇以及小说的行文逻辑等方面来看,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并苦心经营的,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读者,既包括客观存在的读者,又包括主观想象的读者,前者的存在不依赖于后者,而后者的形成则以前者为基础。当作者发现文章的既定读者对写作有帮助时可以时时想着读者,但当作者发现读者难以应付时可以把自己当成读者,以便暂时摆脱束缚,及时捕捉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4.
15.
《红楼梦》是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都富于鲜明的个性 ,可以由说话看出人来。林黛玉语言的个性化尤为突出。她有一张“促狭嘴”,善用“春秋”法子 ,把市俗语言进行艺术加工 ,能够“撮其要”、“删其繁”,又进一步“润色”和“比方”,使其语言更加凝练 ,更加形象 ,更加含蓄 ,因而更富于艺术性。小说作者通过薛宝钗之口 ,揭示出了林黛玉这种个性化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之一,其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百余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君子"思想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君子"词义的梳理,探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所具有的标准,进一步把握<论语>中"君子之道"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脚于君子在价值追求层面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步德茂以刑科题本中相关命案史料为切入点,以财产权冲突为研究主线,再现了18世纪中国社会和经济变迁的过程。同时,他在史论关系的处理上,既不偏颇,也没有简单的线性对应,而是在“以论带史”和“论从史出”之间的共生关系中描绘了历史变迁的宏观全貌和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