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  相似文献   

2.
李春鹏 《文教资料》2008,(34):151-152
本文充分利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互补优势.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有机结合的方法,结合高校和教育的特点,进行要素转换,建立本科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本科院校的数量与规模都迅速扩张,许多新建的本科院校更是面临着尽快提高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ISO9000族标准管理体系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一个实践成果,对于高等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实践,探讨了引进ISO9000族标准理论与方法,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机制体制障碍,高等教育服务供应组织缺乏提高质量的动力、压力,高等教育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评审机制。为此,要实施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体制;要通过机制建设,保障顾客在高等教育购买过程中的应有权力;要引入IS9000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国高等教育不重视社会人才需求,一味发展本科教育,将带来更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加剧学历高消费。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依照《意见》,今后要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政策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随之,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亦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而受到社会的关注,而本科生教学质量更加受到高等教育界、社会、国家的重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200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这从政策上给高校本科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由快慢问题转变为质量问题,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尤其如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强调质量优先,必须把质量提升摆到更加核心、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已成为必然的选择。文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新建本科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理论依据、基本构成、基本任务、质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高校教育教学、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等院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高校教育教学、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2010年7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1]。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2011年7月,39所国家"985工程"高校率先发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2012年,根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47万人,其中本科210万,高职237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其中本科684所,高职1047所,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薄弱,办学基础普遍较浅,内涵建设严重不足,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质量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建立教育管理质量模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双模式”有机结合的高职质量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12.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层面,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构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护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统一”学分制课程体系,对完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蓝  陈文戈 《广西教育》2008,(15):20-21
高等教育领域导入ISO9000族标准,建立一个文件化的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路。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及探讨了借鉴ISO9000思想,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等院校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高校教育教学,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本主要阐述了高等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探索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和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件的构成。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STE)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以学历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两个学历层次、三种类型。两个学历层次是:专科和本科。三种类型是按专业考试计划来划分的,分为专科、本科(含本科分段)、独立本科段。共设置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教育等400多个(将逐步调整为200多个)专业。应考者按照  相似文献   

16.
王真真 《山东教育》2021,(13):12-13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落实《总体方案》“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对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区域、省份候选项目分布不均衡,“非双一流”本科院校校均候选项目较少;单位间壁垒亟待突破,专任教师统筹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有待提升;相关微观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基于此,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评选应该遵循:扶助薄弱地区,激发教改动力;开发分类评价,鼓励特色教改;探索合作机制,推进协同互补;开展教学学术,提升教改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推广扩散等路径,进而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常被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为了提高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国内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总结体系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特色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运行及管理、透明评估等方面着手,给出了有效的体系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STE)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以学历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两个学历层次、三种类型。两个学历层次是:专科和本科。三种类型是按专业考试计划来划分的,分为专科、本科(含本科分段)、独立本科段。共设置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教育等400多个(将逐步调整为200多个)专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为主。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前亟待打破以教学评估替代质量评估的藩篱,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以学科和专业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