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审议通过《教育督导条例(草案)》。会议指出,我国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但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差距。要将推进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出发,总揽全局发出的动员令,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前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重点,提高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研究》2009,(5):39-39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以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和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求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目前,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  相似文献   

7.
免试就近入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教育部《实施意见》),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做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8.
赵文钊 《考试周刊》2010,(19):206-207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最基本的技能的关键.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均等、优质的教育是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所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加强教育投入,统筹地区差异: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建设: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多方位办学。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4):4-6,29
<正>一、切实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省自2002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以来,切实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一系列教育重大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水平的巩固提高,为提高全省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省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  相似文献   

10.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1.
二、加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该是适应21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按照这样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握“四个围绕”的思路:围绕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起点、更大发展空间上取得更好发展的重大工程。下面就财政部门支持推进试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当前,应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定,坚持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学校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最近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义务教育的战略发展予以了充分重视。提出“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指出“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本文主要阐述民办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简单提出促进我国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教育(海南)》2013,(Z1):15+28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琼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功坚克难,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较好成效。2010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2年我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通过省评估,2013年我市将迎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建立后,共和国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做崇高而神圣的责任。从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思想的升华、教育工作重点的转变。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和教育战略布局中,必须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县(市、区)域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着力统筹地区、城乡、学校、群体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教育均衡发展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江西教育》2015,(Z1):17-19
近年来,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紧紧围绕"保障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市义务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泰和县、吉安县先后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吉安市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琼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功坚克难,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较好成效。2010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2年我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通过省评估,2013年我市将迎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积极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努力办好所有学校,保证受教育接受基础教育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0.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近年来,西宁城区学校却逐步呈现“大班额”态势,对此,本人深入学校调查分析问题原因,就新形势下全面消除“大班额”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