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新闻前哨》2006,(5):16-17
大众传媒应该面向全体人民,全方位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在现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颇为尴尬。这种尴尬主要表现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容中缺失。这就是中国传播界经常议论的话题: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全国一盘棋。媒体同题作文,同台竞技,拷问媒体诸多问题,从中预示了媒体竞争的走向。竞争领域向农村延伸 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衢州市委宣传部筹划了"新农村新衢州新家园"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组织市、县新闻媒体百余名记者下农村蹲点采访。一些农民兄弟说,多年未见这么多记者下农村了,我们欢迎。记者为什么受欢迎?农村需要媒体倾情关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资源配置"城市化"取向,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都市类晨报、晚报,农村很少见到,即使是党报发行到基层的受众也就乡村干部一级,普通群众看不到。媒体报道重点、报道面、报道内容、报道地区和单位等方面,也明显偏向城市。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  相似文献   

3.
以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提出以媒介素齐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角,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计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苓  李红涛 《新闻界》2005,(3):121-122
在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并提出以媒介素养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野,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逐渐加快,农村受众对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民对大众传媒的档次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农村和城市一样进入了一个媒体竞争的全新阶段。这对于地市级广播电台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考验,怎样重新定位农村节目和提高服务层次,适应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是摆在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媒体报道中的“中心——边陲”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大众传播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其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现象不容小觑,那就是大众传媒大都将城市人口定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受众,而占我国人口70%的广大农民是常常被媒介忽略的一大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造成这种农村被媒介“边缘化”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当前媒体发展状况的原因,也有农民本身经济和文化程度的局限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大众传媒业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满足了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的商业化经营思想,促使媒体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为最高目的。于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一些媒体传播的内容便变得庸俗肤浅、低级起来,这种“媚俗化”的行为,严重影响和侵害着广大受众的文化素质、欣赏品位和价值取向。这种传媒公信力的缺失,必须引起传媒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和警醒。  相似文献   

8.
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媒体,服务空间主要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是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办好对农节目对一个县级电视台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大众传媒中最适合农村实际,最贴近农民生活,也是最有可能影响、改变、提高农民素质的媒体。调查研究表明电视是全国各地农民接触最多的“第一媒体”,因此电视媒体是唯一能够进行城乡比肩的大众媒介,但形式上的“平等”(主要指受众媒介接触层面而言)并不能掩盖传播效果实质的差异。由于城乡电视媒体发展的极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电视传媒事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极易引发对媒介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不同群体问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对准城市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受众,而忽视广大的农村受众。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受众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农民媒介素养教育来改善农村受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在对张庄村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农民的访谈和对农民日常生活的观察,考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电视媒体对农民生活、生产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并指出大众传媒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言,受众主要是指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接受群体,其中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还有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从另一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受众其实就是在大众传媒面前具有不同需求的个体.他们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其心理特征不可避免地因为媒体形式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差异中,受众在接受媒体的文化传播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媒体与受众之间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媒体在这里处于主动一方,受众处于被动一方。纵观国内过去数十年的情况,大致都是这种模式。然而,近几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媒体面对广大受众,再也不是简单地履行传播功能,而是要关心受众的感受和需求,主动邀请受众到媒体来,直接参与各种节目和活动,使受众成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受众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媒体的传播,他们要对媒体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并且对媒体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瑞忠 《新闻爱好者》2008,(11):120-120
县级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各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也大多与农民有关,一直以来都被地方党委、政府作为对农宣传的主要工具,也被农村群众看成是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由于农村听众居住分散,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对农广播专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办好对农广播专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对象,可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节目却相对薄弱。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县级台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其欲在夹缝中生存,并拥有一席之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重要的是媒体自身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从而收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莹 《新闻知识》2012,(5):19-20
30多年前,中国改革航船的破冰航行首先在农村突破,当前中国的改革再次聚焦"三农"。对农传播的专业媒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农民报纸在大众传媒中处在边缘,农民媒体生存的根本是坚持农民本色,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播界,对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典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是受传者对信息刺激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和行为的四个层面。”这种判断暗含着这么一个假定前提: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恒定的,或者说这一互动关系的变化是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AC尼尔森、央视索福瑞等收视视听调查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因变量,其变化情况与不同受众的社会经历、教育文化背景、生存状况、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密切相关。要使这个因变量正向发展,就必须去了解大众传媒是怎样在情感上和价值定义上将受众和大众传媒所传播的语境联系起来。英国传媒学者约翰·汤姆林森、梅罗维茨及霍舍斯等认为是体验的能量将受众和大众传媒的语境联系起来,受众是通过体验大众传媒提供的语境而产生效应,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即传媒体验是大众传媒构建国民价值观念的中介环节,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内涵传媒的任何改革,归根结底是传媒和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①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历程,正是发生在媒体市场化与受众需求多样化的大语境下,它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中离不开语言,而传播语言从称谓语开始。所谓称谓语就是用于称呼受众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在起始播报时确定与受众关系的名称,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其实,语言的历时发展与共时状态密切相关,称谓语也不例外,传播语言中的称谓语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透视时代语境的变迁,反映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准确把握受众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提升媒体形象和传播主体气质,而且能够更加贴近受众,使传播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县级广播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县级广播同行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提高县级广播媒体的地位,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放大频率优势是关键。一、在媒体竞争中彰显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好的个性能彰显出这个人的魅力,是这个人的标志。那么,广播媒体的个性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本文认为,作为县一级广播媒体,其个性定位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在媒体的竞争中充分彰显这一独特个性。作为农村广播,主流受众是农民。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