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棋的一大优势,是棋子能够走动。走动使象棋的棋盘变大,子效提高。一枚棋子,在象棋中常能扮演多个角色。也许它刚才还在皇城根下救火,转眼间又出现在敌方腹地,成为铁扇公主肚子里大闹五脏庙的齐天大圣!这就是象棋。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巧妙组合,取长补短,演绎出浩若繁星的奇思妙想和攻防好戏。对象棋的棋子来说,"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不折不扣的格言。而牵制战术的精髓,就是让敌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运动能力"。当一方的棋子因受到牵制而出现"痛风"、"偏瘫"甚至"高位  相似文献   

2.
一 攀枝花的中午阳光灿烂,赵攀伟抱着一副精美的棋具,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副棋具是恩师周永祥特意托人打造的,棋盘是松木的,可以折叠起来装棋子,棋子则是梨木的,用桐油泡过,咋摔都不会碎的。有了这副象棋,  相似文献   

3.
弹棋与象棋的传承关系始终是象棋史研究家们关心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特级大师是杨官,他在《弈林精华·叁集》指出:“象艺之始,弹棋、格五之遗……信可稽也。”然而 大多数 研究者 持否定 态度,但 是由于 失传已 久,也难 以最终 定论。如 张如安在《中国象棋史》中说:“关于弹棋的形制,由于失传已久,难知其详,只能依据有关文献略作稽考。”李松福《象棋史话》也赞同此说。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在日本寻找中国棋具旧踪时,意外发现了日本的正仓院藏有二副本质弹棋,东大寺藏有一副唐代紫檀象牙弹棋盘(见图片)。乐 大约从西汉…  相似文献   

4.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四艺,有悠久的传统。推想在当时稍有层次的文人都应该谙熟,比如今人的会玩电脑、开汽车、打麻将那样普及。四艺中琴、书、画流传下大量精美无比的传世作品,但“棋”古人留给我们的却不多。 “棋”包括棋谱和棋具,而后者更是鲜得一见。为什么呢?窃以为是淹没于藏家,没有深入挖掘之故。笔者三年前开始收集中国象棋棋具,但收获有限,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象棋收藏的大方之家。 古文献中关于棋具的记载几乎是空白,有的只是个别诗句中提及或非常简短的记载,迄今为止关于棋具(包括棋子、棋盘、…  相似文献   

5.
第10条空间局促主动腾挪 空间优势保持压制 空间是什么? 象棋的空间是指双方展开对抗性战斗的场地,即棋盘.象棋空间对棋局的作用是通过子力配置的位置及其排列的棋形,影响子力本身力量的发挥而显示出来的.《孙子兵法·地形篇》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意思是智慧的将帅,善于利用地形作为制订计划进而取得胜利的辅助条件.在象棋中,相同的子力由于位置不同和其它棋子排列的棋形不同,在棋局战斗中的作用就不相同,甚至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八八象棋"是上一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唐宋间象棋形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织有"八八象棋盘"的琴棋书画古锦的时代属性、以及该棋盘和使用该棋盘的"八八象棋"的真实来源等进行探析,认为:"八八象棋"既非唐宋间象棋的阶段性形态,也非中国本土的固有棋戏,而实为19世纪末在西方体育东渐背景下入传中国的国际象棋,将"八八象棋盘"织于锦上者,理应在我国当时沿海城市接触西方体育较多的中上层人士之中。  相似文献   

7.
象棋秀 为期三天的“三星堆歌舞象棋节”于2004年元旦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外如期举行。著名国家象棋大师李艾东领衔的棋坛名将在三星堆古祭祀台之巅摆下擂台,接受各路象棋高手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32枚棋子分别由32名舞蹈演员扮演,而战场则设在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巨型棋盘上。 对弈中,“棋子”拼杀或生或死都有特技动作和歌  相似文献   

8.
一、防"少"一副棋是一个整体,众多的棋子、棋盘或棋纸缺一不可,少一个就会让一副棋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在使用和保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少"工作。平时保管时要轻拿轻放,不能乱扔,防止棋子从包装盒中滚出丢失。在每次使用前要让体委或  相似文献   

9.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10.
竹乡棋杰     
题记杰者,才能出众也。无论英杰,无论俊杰,无论豪杰,都必定是人们的楷模。从一块象棋棋盘,到一个象棋"才华会所",再到一座中国象棋基地。能完成如此跨越的人,一定非"棋杰"莫属了。这位棋杰,就是浙江省象棋协会副主席、安吉县象棋协会主席汪士财。竹乡灵秀育棋杰来到江南,郁郁葱葱的绿色会让我们忘记春夏秋冬。来到浙江,中华文明的厚重会让我们油然而生思古  相似文献   

11.
盲人象棋大赛:苏联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象棋大国,爱下象棋的盲人就多达10多万,但盲人棋迷下起棋来一般只能下“盲棋”而不能下“明棋”。苏联国际象棋协会为了让盲人能参加正规棋赛,特别设计了一种“盲人棋”(棋盘上的棋格红方凸起而黑方凹陷。棋子则呈浮雕形且有可能摸的两色标记)。据悉,苏联将举办首届国际青年盲人象棋大赛,报名的国家已有苏、德、美、保、罗、匈等20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第22条掌握高效的形 提高棋艺的捷径 什么是象棋中所说的“形”?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若干棋子在棋盘上组合成的各种形状或图案,就称为“形”或“棋形”(特别说明:只有一方棋子组成的形状才可以叫形或棋形).比如我们常见的担子炮、连环马,都是局部常见的棋形.就全盘而言,攻防两端效率好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好形”;攻防两端效率不高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坏形”或“恶形”;被对方攻击且无解杀办法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死形”;子力拥塞缺少腾挪空间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愚形”;棋盘上对方防守阵形中,防守子力完整且子力之间联系紧密,或者对方子力集中的一侧,我们可以称为“厚形”或者“厚势”,反之我们称为“薄形”或者是“空形”.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自制的小象棋,棋子如衬衫纽扣大小,棋盘比巴掌略大.闲暇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取出它,放在手里摩挲不已,回味着关于它的故事…… 就像着了魔似的,我从小迷上"炮打隔子"、"象飞田"的中国象棋.学生时代,去市体育宫观看大象棋表演,棋下到中盘,局势犬牙交错,互有攻防,究竟走哪一步,难下结论.台上棋手在托腮长考,台下棋迷像开了锅似的,争得面红耳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心想,此时若备有一副能放于手中的袖珍象棋,用来拆解棋路变化,那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14.
一副完整的象棋盘,周围环布着棋形的圆格,填满了见于史籍和传说的形形色色的名马名称,间列着皇家府厩的名目。 这就是李清照留传下来的“打马图”。实际上,它同象棋毫无关系,不过是利用了棋盘周围的间隙,那些圆形的格子也不是棋子,而是代表打马途径的格道。李清照是位有心人,她撰写了《打马图经》,使我们  相似文献   

15.
打马棋     
打马棋中国古代棋类繁多,但今人所论者,不外围棋、象棋、六博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尚盛行一种以“马格钱”作为棋子的棋类,这就是打马棋。据《古泉汇考》介绍:“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可见,打马棋所用棋子多以铜...  相似文献   

16.
第52条 运用"劫争",可以让棋更加强硬 围棋、象棋虽然棋种不同,但是棋理相通。像“劫争”这类非常典型的围棋术语,在象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不同之处。当一方棋子被捉,选择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对捉”“保护”“逃离”,三种解决办法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读谱常识     
近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国际象棋如何读谱.为满足这些读者要求,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国际象棋棋盘格位的代号和行棋的记录方法.一、棋盘和棋子(一)、棋盘格的名称国际象棋的规则要求每局棋都必须由白方先走,因此棋盘图是把白方放  相似文献   

18.
从见到的史料中,我们知道早期的象棋是“金铜成形”的棋子,更知道宋代已是平面圆柱形文字的棋子。但是,在“金铜成形”棋子与平面园柱形文字棋子这两者转化之间,有无木质立体棋子呢?搞清这一点,对棋史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和必要的。笔者在阅读史籍中发现,试制成木质雕刻成形立体象棋的是唐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 棋盘和棋子 一、棋盘由九根直线和十根横线相交组成,直线通至横四五线处中断,形成之空间,称为"河界"。上下两方地盘称为红方及黑方,双方横一至三线和直四至六线处划以交叉线,称为"九宫"。棋子依图式放在双方之交叉点上。 比赛用之标准棋盘形制应每格均为正方形,每方格之长度阔度均应为3.5cm,丽每只棋子之直径应为2.5cm至2.7cm。  相似文献   

20.
点,《辞海》解释是细小的痕迹,几何学上“点”是位置,形态学中“点”还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形元素,自然界可构成“点”的物质及现象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在象棋游戏中,“点”是棋盘交叉点上棋子的占位,不是所有棋子可以随意分布,如将、帅、仕不能离开“九宫”之内.“点”是静止的棋子. 面,“面”的前身是点,多个点构成了面(象棋32子之内),除具有“点”的物质特性外,“面”还是形象的呈现,是“线”的起点.“面”就是形,称之为“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