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3.
4.
写字教学本应得到却远远没有得到同阅读、写作教学相当的重视,学校相应的写字教学的研究缺失,使其很难走出机械乏味的深谷。写字教学需要培育的是"悟性",这是掌握技巧形成能力的根源。注重写字悟性的培养,离不开多读、善思、勤练、兴趣。教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并智慧地以"悟性"为牵引,实施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5.
马文博 《甘肃教育》2011,(19):89-89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6.
7.
悟性是不同于理解力的一种心理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悟性,学习语文亦然。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课文其语言层面含有言外之意,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丰厚的意蕴。鉴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应大力倡导悟性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悟”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悟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具体步骤:其一,进入文字描写的形象世界或心灵世界作真切的体验;其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领悟课文的内涵,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从美学的角度讲,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创造美,具有同样知识容量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却不能感受美,症结在于其缺乏审美的悟性,文章着重阐释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悟性的具体策略,并指出了悟性与禅悟,悟性与灵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感悟力的培养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悟文本的兴趣:启发想象思维,把握文本感悟的着力点;组织讨论交流,升华文本感悟的思考;教给感悟方法,尝试文本感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悟性培养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即人的领悟能力.学贵有悟,领悟是学习的高境界.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悟性——一教就懂,一懂就通,一通就能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心到”、“开窍”.而现实往往很难如愿,数学教师对此的感受更深切.学生若具有了较强的领悟能力,教师则毋需喋喋不休地分析、挖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比较、分析、概括,进而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并发挥出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禄彦海 《教育艺术》2003,(11):25-2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  相似文献   

13.
王军 《考试周刊》2008,(51):51-51
悟性是人们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则通过创设情景,设疑释疑;利用直觉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比联想;转换思维角度等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灵气与悟性     
电脑又出故障了! 启动之后,进不了程序,而我还有一个重要的课件等着完成,怎么办?望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恨得牙直痒痒,热启动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进不了程序,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5.
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6.
四大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在初中语文基本篇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赋诗言志”,诗歌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用精炼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在这些画面中,有诗人创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并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面面或形象、情调或气氛,几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诗中艺术境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7.
禅宗的“顿悟”是一种直觉悟性体验,需要借助形象而又超越形象,从形象中领悟某种情致意味,但又难以用语言概念表达。由于顿悟的认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特殊的认识价值,固而在佛学中有重要地位,井对其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悟性是人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特性,是人赖以存在的基本属性。学生的悟性对其创造性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的悟性培养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然而,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悟性培养严重缺失现象。这就为当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儿童所直接面对的不是客观世界的实体,由于小学生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积累较少,因而面对题目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弱,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材料,也可能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下笔。因此,作教学要走向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在帮助学生再现生活中认识生活,丰富感性体验。在精读和博览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社会、人生和语言字的悟性,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迁移运用,经过自觉或不自觉的仿作,最后走向创作。“个性”是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发展个性”是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教学要承认和尊重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上要多元拓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谈数学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1]说:“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并不是一环扣一环地、完整地、详细地、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而总是力求以简略的即‘压缩’的结构来思维。”又说:“思维简缩的极限形式,即思维简缩到极限状态,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直觉思维了…直觉意指直感或直接的理解与顿悟。”笔者认为这类思维活动所体现出的心理特征可称为数学悟性。本文将对数学悟性及其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