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阵阵清香诱我赶紧来到池边,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CAl课件:荷花图。配乐、生看图欣赏) 师:你觉得荷花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太美了! 生:我太喜欢荷花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生:荷花太美了,真令我陶醉!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被这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伴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己去欣赏荷花,比如:图文对照;边朗读边欣赏;也可以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体会它们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师:将你的欣赏在小组中展开讨论:看谁欣赏得最美。 师:你觉得哪些优美的词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生…  相似文献   

2.
郑萍 《四川教育》2000,(2):58-58
【评析】本设计充分运用CAI课件,图对照。化抽象为形象,以加深学生对课的理解;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字的训练。以落实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注重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其学以致用,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韩蕾 《四川教育》2000,(2):59-59
【评析】《赵州桥》这篇课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着重讲了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赵州桥建筑造型的雄伟坚固。装饰图案的精细美观。说明赵州桥的科学价值——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教学本课。一要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二要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时、空优势。让赵州桥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相似文献   

4.
张光伟 《四川教育》2002,(11):35-3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看过海潮,那么,你们看过江潮吗?现在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观看江潮:钱塘江大潮。[演示CAI课件:钱塘江大潮的动态情境]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介绍钱塘江、钱塘江潮,重点说明钱塘江潮的地点、产生时间,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简要描绘大潮的特点。二、带情自学,自觉感知。1.自读全文,找出课文写了观潮的哪三个阶段。2.抓观察大潮的时间(8月15)、地点(海塘大堤)、顺序(由远及近),找描绘大潮声和形的句子。3.借助字、词典,理解:奇观,横卧,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  相似文献   

5.
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荷花》(第2课时)。  相似文献   

7.
敖莉 《四川教育》2000,(10):31-31
一、引入课题1.[放录像:瀑布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整体感知瀑布的雄伟 壮丽。]师: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让我们再次来欣赏瀑布的壮美,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两个问题:a.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欣赏瀑布的哪个方面?b.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演示CAI课件:瀑布声、色、形的三幅图,同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弄清作者是在远处听到瀑布声音,近处看到瀑布的颜色和样子。]过渡语:接下来,我们随同作者一起来欣赏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  相似文献   

8.
【评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三组的《海底世界》的训练重点为:“注意句与句的联系”。该设计抓住中心句迅速切入训练点进行训练,结合学法的总结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采用抓重点词语理解句意和“提问引读法”.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旬与句的联系。化难为易,重点突出,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连句成段。有利于培养学生通顺连贯地写一段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观察荷花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语言,表现荷花的美。2.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演示CAI,引出课文主体。一群活泼可爱的鹅在清清的池水中嬉戏游玩,岸边垂柳下,几只正挺胸慢步的白鹅姿态优雅,还不时传来欢快的叫声。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它吗?喜欢它的什么呢?é[板书:鹅(学生叙述喜欢鹅的原因时,老师板画鹅的简笔画。)]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v6no学习一首赞美鹅的诗。[板书:咏]vǒnqē(齐读课题:咏鹅)  相似文献   

11.
陆枋 《四川教育》2000,(10):26-27
一、谈话引入,看图说话。1.小朋友,你们说说一年有哪几个季节?2.每一个季节都给大地带来许多变化,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不按四季的顺序贴图)请大家认真观察,通过比较,你看第几幅图是秋天?(学生用手势表示)3.大家都觉得这幅图是秋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从下往上说一说。(生说图)4.我们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说秋天的。(板书:树叶天空大雁)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写的。(取下其它三幅图)  相似文献   

12.
评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直观的图片展示了蜜蜂引路的全过程,紧扣直观教具学词学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列宁观察蜜蜂的过程。把“观察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索,自由地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论中明白了列宁是通过仔细观察,动脑分析、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有效地突破了原观点。同时,还把阅读训练和学生口述相结合,多方面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球绕着太阳转,地面上的动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入课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王衍 《四川教育》2002,(5):40-40
犤题旨说明犦1.第1题,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复述能力的练习。因其写参观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写法比较相似,可指导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参观每一个地方时,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最后指导学生以导游者的身份复述。2.第2题,是继续训练学生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练习。本题是让学生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了解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可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每组的第2句是从哪些方面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指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讲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中学语、用语、长才干、学做人。  相似文献   

16.
美国视听教育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 :“视听工具比言语、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比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三机一幕的优势 ,做到了声光同步、视听结合 ,逼真地、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其变化过程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创设教学情境 ,充分感知教材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 :“作者胸有臆 ,入境始觉亲。”如果创造出文章中所描写的那种意境和氛围 ,学生就会渐入佳境 ,体会到作者的胸臆。为此 ,我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了《荷花》导入时的…  相似文献   

17.
评析:《燕子》的最后一段。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处较难领悟。一是理解“几痕”一词的恰当准确。如果仅靠老师用语言讲解。学生难以完全明白。教没有采取常用的讲解方法。而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直观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悟出;最后一个比喻旬的妙处也很难讲清。黑板上简单的几笔板画。又一次化难为易。两个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四川教育》2001,(6):29-29
一、整体感悟,理解大意。 (分小组独立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1课文中几次描写了“夜莺”的歌声?(先用“__”画出,再读有关句子。) 2这几次对歌声的描述,在故事中各起什么作用? (读读议议各抒己见) 二、围绕主线,揣摩重点。 1默读1~3自然段,第一次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德国兵进了村子,一个小男孩在河边削树枝,吹口哨。)德国兵已经来了,这个孩子为什么还坐在河边削树枝呢?他吹出的歌声有什么含义呢?我们联系下文来看看。 2抽二生分角色朗读孩子和德国兵的对话,其余一边听读,一边初步体会:他是个什…  相似文献   

19.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20.
梁华 《四川教育》2001,(4):28-28
一、欣赏画画,激趣引入。 1.出示一幅银杏树的照片:小朋友,你看见了照片上有什么?(美丽的银杏树)这么美的银杏树,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2.出示银杏树的水彩画:小朋友能用一节课画完吗?半节课能画完的请举手。你还能更快吗?老师就能用一分钟把它画出来。 3.师在实物投影仪下示范画出一棵树的图:看得最认真的孩子告诉大家,老师是用什么图形在一分钟里画出了一棵树?(三角形)[师在黑板左侧贴上△] 4.你想不想来试一试?指名学生上台用三角形画出三座山的图。[在黑板上贴出“一棵树”、“三座山”的示范图] 二、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