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灵超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4):12-16,87
从司马相如现存的作品入手,对其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其集中概括为两点:一是积极昂扬的事功追求;二是充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论杨炯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华阴籍人杨炯是初唐时期重要作家,初唐四杰之一,又是一位长期被人忽视的秦东古代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赋作上。其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冲破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二是促进了五言诗的定型化。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其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与后世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元好问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证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词作的独特风格。认为:元好问在创作理论上一方面主张刚健豪放、自然真淳的文风,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注重温婉含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他的词作呈现出一种“疏快之中,自饶深婉”,“刚健含婀娜”的独特风格。这对改变金元之际单一的风格。推动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的创作心迹可分为三个时期:慕战国策士余风,辞官游粱,为创作辞赋打下坚实的基础:游粱归来,东受七经,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将学、经学融为一体,进入创作成熟期;为学侍从,作赋以讽,为大一统政治服务,欲拔弄臣之位。  相似文献   

5.
司法建议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它以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为基础,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的法治传统和各个时期司法政策的影响,从而逐渐成熟并丰满.司法建议制度使法院得以用柔和而富有亲和力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无讼”的司法理念、对苏联法律制度的借鉴、“政法传统”下的“司法半独立”以及共产党的司法政策为生成的基础要素,对当今社会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风格与基调作为衡量作家文学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体现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等诸要素中。本文试从狭义范畴入手,结合不同时代创作艺术成熟的作家、作品,探讨了风格与基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修辞策略的酝酿、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制约和影响这一过程的有众多因素。其中综合修养、交际目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材料在修辞策略的生成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就能够基本勾画出策略生成系统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历史悠久,风格多样。书法各种书体的形成和风格的衍变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学习古人书法是为了继承传统,化古为新,那么就必须正确掌握研究、分析古人书法风格的方法。客观地分析影响书法风格的诸要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风格的形成,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学者和文学家,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他作为道教宗师的光环所遮掩。陶弘景早负文名,诗文辞赋,众体皆备;内容上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感情上显得真挚深沉;总体上具有自然秀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囿于对模拟的偏见,笼统的否定司马相如模拟之赋作的价值,这往往会抹杀司马相如对汉赋定型的贡献。司马相如赋作正是通过对屈原与宋玉作品的模拟,逐渐脱略了散文的特征,形成了赋的主客问答体式,以铺陈为体现赋之文体特色的表现手法,凸现了汉赋“丽”的形式特征,形成一种非诗非骚也非散文的赋体句式。充分关注拟作,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文学史线索。  相似文献   

12.
司马文森自一九三六年开始从事创作直至一九六八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一共写出近三十部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电影剧本等等。抗战期间他在桂林主编《文艺生活》,不仅影响华南、西南,而且风行海外。笔者就他早期创作进行评述。因为其一,司马文森早期创作大都以闽南社会为背景,较准确地表达了抗战前夕闽南社会现实,表现闽南人民的精神风貌,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相联结,对特定地区的地理风光、民俗风情都刻画得纤细入微、亲切动人。其二,司马文森一开始从事创作就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为他毕生创作奠定了基调。他早期某些艺术手法在其后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渐臻成熟,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探索司马文森早期作品,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创作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创作主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文学创作上力主的“抒愤” ,积淀着社会、历史和个人实践的丰富内容。其《史记》所抒之愤既是个人的 ,也是群体的 ;既有讥刺 ,也有歌颂 ,可谓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 ,而抒愤的主要形式则是“隐约”。这一主张对后世文艺审美和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后人继之 ,发展成为一种优良的创作传统和一种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散文化小说家们由于文体本身的局限不得不忽略了文学的现实功能,或者说把小说本来可以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狭隘化了。但萧红突破了这个无形的茧。今天我们读萧红的小说,读到的绝不是有些作家在自己的散文化小说中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生活与人性美景,而是她肩负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对故土进行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她俨然继承了鲁迅冷峻凛冽的现实主义风格,不过,罩上了一层清新柔美的轻纱。  相似文献   

17.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他将汉赋定型并推向成熟。他的辞赋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既是汉帝国初期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体现,又是相如天才的创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他的辞赋所展现的气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曹植作为建安文坛的晚辈和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与曹操及"建安七子"有较大的不同,相应地,其创作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作为文学大家,其创作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它呈现为一系列的对立和冲突,这主要包括:中和与慷慨、载道与抒情、端实与空灵、雅整与俗化、壮阔与柔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时空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时空观对生命自由的追求深刻揭示出作为艺术重要载体的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与本质诉求,对于文学创作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