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2.
“读者是期刊的上帝,读者供养了编辑。”这句话所强调的自然是读者对于期刊的重要性。一份期刊的成败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者数量的多少,这对于期刊的经营来说是不错的。然而,当民国时期从事过期刊编辑的人提起这句话时,却隐匿着编辑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使期刊走向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对于出版巨人胡愈之来说,编辑出版期刊是他一生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建国初期创办《新华月报》外,胡愈之的办刊活动主要集中于1914年到1949年的30多年间,曾先后主编、创办《东方杂志》、《世界知识》、《月报》、《风下》等10多种期刊,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深谙办刊之道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大家,胡愈之不  相似文献   

3.
读者,是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上帝”。担负对外宣传任务的期刊,其“上帝”应是外国人及海外侨胞等。因此,尽可能满足海外读者意欲得到的精神需求,是外宣期刊增强宣传效果的关键。对外宣传的目的,是适应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形势,用最佳手段和最快速度,把中国的国情、主张等传播出去,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从而促进世界经济及和平运动的发展,也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外宣期刊编辑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宣传对象,了  相似文献   

4.
试论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者意识是一种以读者健康、有益、正当的需求、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购买能力为编辑行为导向的意识.“顾客是上帝”在工商界不知已叫唤了多少年.西方的企业管理家们甚至提出,企业应“以顾客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那么,对于编辑来说,是否也应把读者当作上帝来侍奉呢?  相似文献   

5.
肩上担子重     
《今传媒》2002,(6)
青少年期刊大量涌入市场,这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打开“局面”,有的期刊不惜血本,奉送各类礼品,占有、分割读者群。而青少年读者的购买意志恰恰并不坚定。一本期刊的铁杆读者基本上是没有,不少人的立场是,谁给实惠我就爱谁! 这似乎就决定了做期刊编辑,特别是青少年期刊编辑,首先应该做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心理” 工作  相似文献   

6.
要善于发现作者发现是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发现是编辑独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编辑只有发现前人还没有发现的编辑角度或编辑规律,才能够不断创新,超越前人,体现编辑的劳动价值。《连环画报》的老编辑吴兆修有句名言,要发现新的作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巴金老先生曾说过:“编辑的成绩不在发表名人的作品,而在于发现新的作家,推荐新的作品。”许多成功的选题是编辑从作者那里得来的,作者拿着书稿上门推销,这需要编辑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比如获得双效的小说《尘埃落定》,是阿来的一部力作,但他的这部稿子并不是送到出版社就立即被看好,而是辗转几个社,最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看中,这部书出版后发行量很大,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如果扪心问一问,前面那些出版社的编辑为什么拒绝这部稿件?原因是他们缺少“发现”的能力。要坚持“对作品,不对人”原则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谁都有朋友。编辑有作者朋友更是正常的事。在编辑期刊的时候,许多编辑努力维护作者的利益,也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也是刊社的上帝。但在用稿的问题上,应当更尊重读者的需要,因为读者才是我们期刊的真正上帝。《漫画大王》有个规矩,对作品,不对人。书稿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7.
读者是上帝,这已成为编辑同人的共识。多年前曾流行过一幅漫画:数人在各自的画板上画上帝的像,各人画的上帝的像都是自己的翻版,大胡子的上帝也长大胡子,高鼻子的上帝也是高鼻子,甚至戴大礼帽的画出的上帝也戴着大礼帽。编辑在塑造上帝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呢?读者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编辑的意志为转移,编辑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调查研究,强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对读者的教育和导向意识,满足读者的需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一、编辑应强化服务意识书刊出版的目的在于读者通过阅读,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一切书刊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读者是编辑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读者是书刊的上帝,失去了读者,编辑的一切劳动都将变成无效劳动,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谈不上做好编辑工作。因而编辑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读者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编辑要做好读者调查,这既是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前提。读者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几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的群体对书刊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按年龄可以划分为少年儿童读者、青年读者、中年读者、老年读者;按受教育程度可以划分为小学程度读...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工作,不仅决定着一种期刊的形象-“外包装”、风格和神韵,而且决定着期刊向读者输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从这个特性上看,期刊编辑肩负着把关的严肃使命,就是说,编辑对稿件握有生杀大权,既能为稿件开“绿灯”,也能开“红灯”,责任重大,笔者从办刊的实践中体会到,期刊编辑的把关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改进高校图书馆期刊外借管理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不能适应形势要求。“读者是上帝”已广为共识。因此,冲破陈旧观念,开拓新的途径,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力满足“上帝”的要求,势在必行。实践证明“期刊短期外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11.
期刊编辑策划意识的四个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本文摘类期刊 ,创办 8年即拥有十多万读者 ,受到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的一致好评 ,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被评为“双效期刊” ,应该说这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期刊。本文就以《教师博览》为例来谈期刊编辑策划意识的“四个创新”。   一、选题创新选题创新是编辑策划中最富创造性的工作。选题对编辑工作至关重要。日本报刊界有一种共识 :“刊物的生命在于选题计划。对于选题计划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 ,有独创性。”一个好的选题 ,常常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中最富挑战性的 …  相似文献   

12.
一“成功选题”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来自于读者,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教师要吃透学生一样,编辑找准选题也要吃透关涉选题成功与否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吃透读者的需要。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做得并不好。如果说消费者是商家的上帝,那么读者就是出版社与编辑工作者的上帝。你编辑出版的图书没人看,没人买,也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好书。以文艺作品论,总听到有人抱怨俗文学泛滥,严肃的、高档次的文学作品少见踪迹等等。这些看法似乎有些道理,实际上是教条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核心期刊”的由来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新闻核心期刊?编辑同志:《新闻战线》杂志的《服务热线》栏目,从今年第3期开办以来,服务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我期期必看。我有个问题,想请你们解答一下,我常看到一些杂志封面上标有“中文核心期刊”和“新闻核心期刊”等字样,这两者是如何划分的?湖北读者刘玲《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萧泰 《中国编辑》2003,(3):40-41
少年儿童是少儿期刊的读者或者说“上帝”,因此,少儿期刊从内容到形式,从封面、开本到插图、版式,从栏目名称到文章(作品),都要切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喜欢看,看得懂,看后能受益。毫无疑问,少儿期刊是属于孩子的,它应该给孩子带来阅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遐想的快乐,给孩子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它应该时时刻刻为孩子着想,为孩子说话。这,该是我们每一位少儿期刊编辑都应确立的儿童本位观。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要想成为明星期刊、品牌期刊和杰出期刊,最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孜孜不倦的编辑、严格认真的审稿专家(以下简称“专家”)和广泛的读者市场.要想驶向期刊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即吸引来好稿子、送审到快速认真的专家、编校出版高质量的论文和抓住读者的眼球,其关键的核心人物就是编辑,编辑与作者、专家、读者的互动关系着学术期刊的未来,编辑是联系作者、专家和读者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美食家不一定是烹饪里手。但烹饪师的劳作要美食家来品评。读者不见得能当编辑,但编辑的产品要由读者来检验。读者是“上帝”,编辑是公仆。读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应作为编辑工作的第一信号。基于以上认识,《共产党人》杂志连年开展读者评刊活动。去年致读者信,热诚欢迎评选《共产党人》1991年1—12期的好作品、好栏目、好刊期,并征询读者对  相似文献   

17.
“读者兴趣”——编辑工作的出发点,任何一个编辑都需要了解读者的兴趣,没有读者兴趣的书籍和期刊,就不会有好的出版和编辑效果。近几年,读者对图书的兴趣经历了这样几个明显变化: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期数理化热,随着对外开放而兴起的外语书热,以后的武打书热、惊险小说热、西方文化热等等。当然这仅仅是读者兴趣的一个变化过程,实际上读者兴趣,往往因不同地区和单位,以及老、中、青、幼其兴趣大不一样,这说明掌握和研究读者兴趣,对每一个编辑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读者兴趣是捉摸不定的,实际上任何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学者化”的客观需要编辑是否需要“学者化”呢?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从读者方面来看:由于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各个读者层次的水平也相应提高,有些读者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审美情趣有所转移,他们对科技期刊的文化价值和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些要求始终在制约和支配着编辑。从编辑工作的性质来看: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稿件加工整理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9.
“读者是上帝”辨·木然·近几年,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益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吁求,以至于消费者被冠以“上帝”这一雅号。而出版界也有人如法炮制,“读者是上帝”云云,成为出版界一些人士的口头禅。尊重读者、服务读者是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把读者完全摆在...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5,(6)
编辑与编辑工作断想杨勇自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转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编辑工作以来,虽只有十几个年头,却也饱尝了其中的酸刮苦辣。编辑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崇高的事业。编辑将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半成品”精化为社会需要的“精品”,读者从而吸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