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学史上的一桩历史公案——梁实秋与鲁迅之争,主要集中在人性、翻译等四个方面。导致这场争论的原因主要有三:自由主义艺思想和无产阶级艺思想的碰撞;留学英美作家群与留日作家群化观念、审美情趣的差异;大革命失败后特殊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
《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是一本关于这场大革命的学术性研究著作。然而这本书得到了王岐山等中央有识高层的关注和推荐,并在我国社会迅速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4.
引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仅仅五年,夏多布里昂就动笔写作比较古希腊革命与这场现代大革命的专著,他对《爱弥儿》①的评介简厄得仅两句话,其间的逻辑关联却令人咂舌:一部教育论著竟然会引领一场改变全球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的大革命.谈教育的书真的能有如此能量?如果夏多布里昂的说法不错,我们就得问,卢梭写作《爱弥儿》有自觉且明确的革命意图吗?如果的确有,他又是怎样以论教育的方式实现这一意图的呢?  相似文献   

5.
<正> 当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赣南大地时,陈赞贤同志在赣州领导工农群众同国民党右派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场斗争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工农大众起来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实质上是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幸的是,在这场搏斗中,陈赞贤为了工农的利益,为了革命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文就这场斗争的起因、经过和意义,作一粗浅论述,以表示对先烈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 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 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 这场革命,是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 的大革命。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大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对于教师是否应搞教科研的问题,在我刊上展开了一场争论。虽然这场争论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但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虽然这场争论还未充分展开,但已体现了我刊读者和作者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一贯作风。因版面所限,这场争论到此为止。让我们另辟“战场”吧。当然,“战场规则”不变:各抒己见,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8.
近来,报刊上正在热烈地争论着一个史学问题,这就是如何正确评价李秀成的问题。这场争论是从如何评价李秀成及其《自述》开始的。 李秀成被俘后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相似文献   

9.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关于推动和领导民主革命的各种具体策略的"基本策略"是"以工农运动为基础,以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为手段,以国民革命为途径"。这一"基本策略"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曲折发展等重要阶段。"基本策略"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基本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大革命时期的萌发和体现。而对这一"基本策略"的正确运用到背离是大革命经历胜利到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我代表国务院,向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从三届人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它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场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充足理由律问题,在国内外逻辑学界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我国的逻辑工作者在前几年又重新开展了这一问题的讨沦。但是,我们看到,这场刚刚掀起的讨论很快就不了了之——争论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各自都没有被说服,便偃旗息鼓了。是这个问题没有争论价值吗?不是的。充足理由律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大革命,也是一场灾难。这场运动的发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这场运动的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得出这个理论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通过反思这场运动,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深刻的教训,防止这场大悲剧在今天重演。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大革命的理论、政策是比较错综复杂的,史学界对此评论也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在研究、评述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大革命的理论、政策时,应该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共产国际的理论、政策是否构成了一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内容、特征是什么?它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这一战略是否发生变化?等等。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实行“党内联合”为其主要形式的。应该不应该采取“党内联合”形式?从这一形式的提出和实践过程中,共产党内就始终存在争论与分歧;大革命失败后的检讨,对这一形式的作用评价更是大相径庭。陈独秀在一九二九年写的《告全党同志书》和《我们的政治意见》中,指责这一形式“完全抛弃了马列主义的遗教”,大革命的失败是中共“加入国民党和长期留在国民党的结果”。历史的车轮已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一场“科学与文化”之争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参加了这场争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马修·阿诺德。他们是怎样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呢?他们争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场争论的意义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1929年的几封信反映了他和红四军领导人朱德、陈毅等人的争论。争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实际上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还是依然囿于“城市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继续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当然,争论是从微观着手,毛泽东在信中归纳了14个问题。本文选择了罗霄山脉中段政权问题、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地方武装三个问题剖析这场争论的意义,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在争辩中逐渐形成的发展轨迹。这场争论还涉及中共中央的多次指示信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促进了不同认识的统一,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期,一场关于什么是科学的争论,再一次把何者可以作为科学的标准的论题引入人们的视野.这场争论最终涉及到科学哲学问题、涉及到归纳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归纳作为科学推理的核心合理吗?面对休谟的诘难和古德曼悖论,归纳虽然不能够提供必然性结论,但归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发现的方法,归纳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濮议之争是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发生的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大臣们之间为议定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而进行的一场争论。其实不然,这场争论持续了18个月,而英宗也仅在位四年。因此,这场争论对英宗当时及其后的宋朝政治和朝政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系到了北宋中后期统治的稳定与否。  相似文献   

20.
<正> 关心新诗的人不会忘记一九八○年开始,延续到一九八一年,甚至直到八二年仍未完全平息的关于所谓“朦胧诗”的争论。这场争论的起因似乎很简单,几位青年诗人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诗作,但却引起了波及到诗歌界之外的轩然大波。这场争论的焦点与其说集中在诗的内容上,勿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