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0日 ,美伊战争爆发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同步推出《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 ,直播战争 ,获得空前成功 ,节目收视率平均增幅达到了500 %。这次直播报道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电视表现形式 ,声音、画面、屏幕文字三位一体而又各尽其能 ,多渠道、实时地向国内外观众传递战事资讯。特别是屏幕文字滚动播出 ,不断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战况而不干扰直播进程 ,独立于声音、画面之外 ,形成另一个完整的“新闻世界” ,在电视直播中大显身手。滚动字幕是屏幕文字的一种。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 ,后期制作时迭加在屏幕上的文字”。屏幕文字在…  相似文献   

2.
常昕  李庚轩  朱莹 《传媒》2015,(2):52-54
“弹幕”是视频分享网站的一路分支,其与一般的网络视频的不同在于,网络用户能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即时将评论以滑动字幕的样态显示在屏幕上.当某部视频拥有足够多的评论时,屏幕就会出现仿佛无数“子弹”飞过的视觉效果,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作“弹幕”.  相似文献   

3.
电影正变得越来越“薄”——从电影院的放映机,在电视机上的电子屏幕,再到液晶屏幕和等离子屏幕……电影究竟会“薄”到什么程度呢?科学家的回答是可以“薄”到一张纸上放电影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梦想,岂不美哉?科学家正在研制的“电子纸”为人们在书本和报纸上收看彩色电影创造了条件,看来,人类的这一梦想将不再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4.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地将受众从“单屏时代”带进“多屏时代”.在“单屏时代”,电视媒体是我们接收信息和获得娱乐的唯一屏幕,可谓“一屏独大”.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屏幕天下的局面,新的屏幕不断地被创造出来,PC屏、手机屏、移动电视屏、户外显示屏等层出不穷,多屏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5.
声音     
《视听界》2013,(6):1-1
电视仍然处在“看”,而不是“玩”和“用”的时代。——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互联网电视还没有革命性变化,未来能显示图像的屏幕将无处不在,传统电视机这个产品概念可能被无处不在的智能显示屏所替代而基本消失,这才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相似文献   

6.
潮流新品     
手机花样翻新,但是能显示公历与农历互换的你是否见过?看起来这款新机器很“中国”,其实它也很“世界”:它还能显示全世界各地的时间。当然了,超薄机身、数码丽音、七色幻彩、超大屏幕六行中文特大汉显等时髦花样“南方高科”也一个没少。怎么样,买这么一台“个人贴身秘书”试试?  相似文献   

7.
当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电视那样,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生活,电视是对生活的放大,也是对生活的浓缩;电视是生活的艺术,更是艺术的生活。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反射到电视的屏幕上,就变得充满情趣。本来没有变化的自然,投射到电视的屏幕上,就显得活灵活现,电视是使“生活走向艺术”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在几平方英寸的手机显示屏幕上浏览专为电脑显示屏设计的Web网页,一直是无线网络应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今天,新的手机浏览技术不断出现,预示着“小屏幕”上的“大变革”即将到来,这也必将成为移动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很受观众欢迎,被称为屏幕上的“来信版”。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是从1984年5月创办的。两年多来,“版面”在不断扩大,开始时每周只播放五分钟,七个月后,延长到二十分钟。观众还希望增加播放时间和次数。同报纸上的来信版相比较,屏幕上的“来信版”有其独特的长处。报纸上的来信版,一般是摘登读者来信,读者的意见是用文字形式来表达的。而屏幕上的“来信版”,并不只是播放来信原文或摘要,更多的是让来信者在镜头前直接发言,使观众见其人又闻其声。在镜头前讲话的观众,往往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0.
韩爱民 《大观周刊》2013,(8):206-207
随着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也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电视记者通过一幅辐精美的画面,将生动、具体、典型的画面形象地展现给观众,使人不但能耳闻目睹,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受时间和人眼接受图像信息的限制,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显示或停留,观众不能像看报纸、美术作品或照片那样反复地、全面地观看画面.这就要求记者或拍摄人员选择出最能反映主要内容的画面,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电视机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因此,对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确解析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贾艳秋  张鹏 《记者摇篮》2001,(10):48-48
作为优秀的电视工作者,应该具有屏幕前的采访和屏幕后的采访双料“拿手活”。  相似文献   

13.
刘翼  贺菲琳 《青年记者》2017,(26):17-18
多屏时代及其影响 当前,除去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户外显示屏等越来越多的屏幕媒介渗透到社会生活.屏幕作为信息传播的最前端,是连接人与信息、虚拟与现实的接口,同时也是传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并维系关系的界面.多屏时代的到来使得传者与受众之间身份互换,重塑了媒介传播形态,屏幕已经完全无缝连接到日常生活,人们被屏幕媒介所包围、激活,通过屏幕与外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美国学者凯文·凯利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屏时代,屏幕改变了一切事情,人们变成了“屏幕人”,屏幕可以是平的或流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屏幕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屏幕中把“像”字打成“象”字,巴西的“亚马逊”被打成“亚马孙”……屏幕出现错字和别字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错别字,不仅会引起歧义,而儿还损害屏幕形象。如何让看得见的字幕和听得到的配音不出差错?各地各级电视台都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采用对比方法,找出新闻中前后  相似文献   

15.
杜恬 《新闻传播》2022,(15):31-3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短、频、快成为大众接受传播信息的重要审美特征,同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小的屏幕或盒子成为大众快速接受与传播信息的方式,全民进入“微”时代。从“微”的审美特征与“微”的产物出发,对“微”时代的美学意义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条形码》缩短了电视新闻和观众的距离,作为主持人,只要你真高兴、真伤心,不做作还能言之有物,观众通过屏幕感受得到,自然就把你看作自家人,起码也是隔壁的邻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百家讲坛"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乃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作为一档科教节目竟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自有其独到创新之处。但是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到节目未来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与学者自主性的丧失“百家讲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打“名家牌”,推出了一批“学术…  相似文献   

18.
对科技文稿中计算机“截屏图”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屏图”直接取材于计算机屏幕,方便、直观、形象,已被广泛应用于与计算机有关的科技文稿中。但是,计算机屏幕信息是为方便人机交互而设计的,不是为出版服务的,如果不加处理地拿来即用,则往往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  一、处理原则1为文稿服务 计算机的屏幕信息是为用户的操作服务的。科技文稿中选用的计算机“截屏图”是为科技文稿的内容和主题服务的,应以最简明、直观的方式辅助说明文稿,帮助读者理解文稿的内容。服务对象不同,取舍是有所区别的。为方便用户操作,在计算机屏幕上往往保留着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19.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会议也是一种“载体”。 会议并非没有新闻,党代会、人代会等,本身就是重要新闻;各种比较雷同的专业会议,总是潜藏独有的新意和特点;产品鉴定,以及其他各类会议,也有“宝藏”可以挖掘。 如果记者局限于固有程式,不假思索地信手取来,汇集在笔下的解说词,便是千篇一律的“八股调”;摄录在屏幕上的图像,便是令人生厌的“人像展览”。  相似文献   

20.
<正> 显示器的屏幕不断抖动,是一件很烦人的事。这种状态会造成电脑使用者眼睛的疲劳,久而久之还会给电脑使用者带来眼疾。应该找出显示器屏幕抖动的“元凶”,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