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在实践中未能充分体现,其根源在于政治体制,核心是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与党的领导权力关系没有理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理顺党和人大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确立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地位的保证;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是确立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地位的关键;只有人大理直气壮,政府才不敢松懈,人大在实践中的宪法地位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邓小平德育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德育思想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世界社会主义最重大的理论成果;都初步探索和解决了经济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都使社会主义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指引社会主义走出低谷,蓬勃发展。比较研究它们的历史地位,对于推进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就目前国家权力配置系统与具体运行现状而言,存在着审判独立宪法地位相对虚化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可从规范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规范人大对法院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合理界定检察院与法院的关系,改革和完善相关具体制度等几方面入手,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保证法院审判独立的宪法地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界定了宪法地位和自由两概念之后,从宪法的制定、宪法文本、宪法制度及宪法运行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宪法地位和自由的内在关系,指出宪法不仅要确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而且还要切实地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权利和自由保障得愈充分,宪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愈高。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是其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非公有制经济合宪性的基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1982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两次修改后,逐步确立起来的,而随后的1999年、2004年两次修宪则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是其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非公有制经济合宪性的基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1982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两次修改后,逐步确立起来的,而随后的1999年、2004年两次修宪则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体现为多角度、多层次: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中国在21世纪胜利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性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性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深入探讨邓小平同志人民性思想的体现及其根源对学习邓小平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运用和不断发展的学说。从 1989 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10 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经验,主要在八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以革命家的胆识和批判精神确立了其理论的光辉起点 ;以强烈的历史意识提出了其理论的主题 ;运用高度的辩证思维能力构建了其理论体系 ;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高理论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突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分析这一理论 ,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农业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农业的战略地位、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农业的生产结构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农业思想。这些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是其优良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求异思维、超前思维、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内插思维、洞观底蕴、逻辑证伪、灵活变通。而贯穿邓小平理论优良思维品质始终的动因是解放思想,这也是邓小平理论思维品质的最大特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优良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20年来始终有人曲解其中关于消灭剥削的内涵,错误地认为"消灭剥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是指消灭非公有制所存在的剥削。对此,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是否认为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就消灭了剥削;马克思在揭示剥削的秘密时,向我们昭示了什么样的消灭剥削的路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有何本质区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沿着马克思和邓小平的思路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分期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其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上存在着三个误区 :混淆了理论形成和理论发展的关系 ,混淆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混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本文在澄清这些误区的基础上 ,提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十四大时理论体系达到了成熟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来考虑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曾经指引我国教育事业走出困境,取得显著成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历史性课题,形成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邓小平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思想与观念。邓小平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将对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十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