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佩绮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3-4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CH"(Confucian Heritage Culture)learner phenomenon had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sociologists, 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Examination orientation,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use of repetitive learning, synthesis of memoriz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e use of recitation to bring about sharp focu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were some of the themes of these researches.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what the general paradox of CHC learners is and how cultural difference can affect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ccording to Chen and Stevenson's model of cultural influence, and discuss the major misconception of CHC learners' study approach. 相似文献
2.
张希永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6):5-8
沉默是日常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不同文化中沉默具有不同的舍义。因此,理解不同文化中沉默的不同含义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引文不了解文化差异会引起种种误解。本文分析了不同文化中沉默的不同含义,对跨文化交际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The issue of inclusion is high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genda in many countries. Se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sation's push for ‘Education for All’, the aim is to find ways of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of pupils who are vulnerable to marginalisation within existing educational arrangements ( World Education Forum, 2000 ).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sive education is generally thought of as an approach to servi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within general education settings. Internationally, however, it is sometimes seen more broadly as a reform that supports and welcomes diversity among all learners ( Ainscow, 1999 ).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dopts this broadened formulation. It presumes that the aim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to eliminate social exclusion and that is a consequence of attitudes and responses to diversity in race, social class, ethnicity, religion, gender and ability ( Vitello & Mithaug, 1998 ).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others seen as hav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re part of this agenda. The paper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evelopments for leadership roles in schools. In particular, it uses evidence from case studies of leadership practice in three countries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what types of leadership practice foster inclusion in schools? The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throws light on what is involved in such practices and presents illustrative exampl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an analysis that will be of direct relevance to practitioners, whilst at the same time adding to theory. The examples of leadership that are examined were found in schools in England, Portugal,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at serve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groups of children, including significant number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n each of the schools,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others categorised as hav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re taught in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s alongside their peers. 相似文献
4.
王晓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76-79
沉默,无声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对之进行研究和探索。沉默被认为是语言的缺失,它可以表达多种含义,或肯定或否定。有时沉默所表达的意义会胜过言语的意义。作为通用的语言现象,沉默在交际会话中的功能是不能被忽视的。沉默有三种分类,这三种分类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沉默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静默无语的态度及行为。不同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沉默至少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样态,即受控性沉默、抗拒性沉默和建设性沉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沉默做出适切的回应,然而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沉默的回应却呈现出随意性、简单化和非伦理化的倾向,由此遮蔽了学生沉默的教育性价值。笔者认为,倾听学生的沉默之\"声\",是凸显学生沉默的教育性价值的应有之举,其意义至少表现为:学生的沉默权获得尊重、学生成长的契机得以彰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从测试到有效学习:在儒家文化环境下实施形成性评估》(From Testing to Productive Student Learning:Implement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nfucian-Heritage Settings)一书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该书的特色进行了评述。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突出社会文化与环境对评估实践的影响;(2)探讨儒家文化环境下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机结合;(3)对香港教育进行深刻分析;(4)系统阐述形成性评估理论;(5)丰富了形成性评估策略;(6)强调了教师对于实施形成性评估的作用。该书是第一本探讨儒家文化环境下形成性评估的书籍,有助于为我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涵盖高等教育考试属性、高等教育资源约束、高等教育考试政策等丰富内容。其发展逻辑主要系由高等教育考试的教育性、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高等教育凭证的增值性、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的开放性等构成。为因应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在政策导向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需以推动社会学习为核心诉求,在制度层面进行适应性改革和创新,注重考试品质,实现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8.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的论证方式,从论证目的来看,有证明式类比推理和反驳式类比推理;从建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比喻式类比推理、仿造性类比推理、归纳式类比推理和归谬式类比推理;从和其他论证方式的关系看,有独立论证和综合论证。 相似文献
11.
12.
论福多的思维语言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语言假说(LOTH)是关于思维(thinking)和思想(thought)本质的一个经验主义的论题。根据LOTH,思维是在心理语言中进行的,即在相应有机体的头脑内物理地实现的符号系统中进行的。本文从思维语言的界定、思维语言的主要特征等角度分析了福多的思维语言假说,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当代主要的心灵哲学家对福多的思维语言假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旭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169-172
: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逻辑系统内有效的形式论证与系统外的非形式原型的符合问题。逻辑的形式论证来源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未经形式化的实际论证,即非形式论证,同时它又是对非形式论证的反映和概括。因此,逻辑哲学高度重视形式论证及其对应的非形式原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静静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33-37
统观安徒生165篇童话可以发现,安徒生童话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交流受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当两者正面相对时,其中一方(主要是人类一方)并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沉默”作为一种幻想方式被运用。“沉默”是安徒生成功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灵魂里出入自由”的法宝之一,它成为安徒生童话打破幻想与现实僵局的重要方式。“沉默”的存在在彰显出两个世界的同时,勾勒出安徒生暖昧的幻想观。 相似文献
15.
刘淮南先生认为文学性意味着对文学属性的确认,又意味着对文学属性之强弱分析。按照这种说法,应该是先有文学属性的确认,然后才有文学属性的强弱分析。然而他却力主一种文学性的程度论,并否定从文学属性进行文学性研究的路径。这就陷入了一种逻辑悖谬。文学性实际上是文学的根本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对文学性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文本或者作家创作。 相似文献
16.
宫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329-333
日语精读课堂沉默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沉默妨碍了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文章以话轮沉默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等方法,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找出学生在日语精读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世孝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SilenceinWAITINGFORGODOTLiShixiaoAbstractSilenceasadramaticdeveieisusedfrequentlybydramatiststoexpresvariousthingsandfeelings... 相似文献
18.
王中志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71
员工沉默是组织行为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智力型组织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员工沉默行为。尽管不同类型的沉默行为产生的动机不尽相同,但默许沉默、静止沉默和亲社会沉默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智力型组织的协同创新,而亲社会沉默对我国智力型组织创新的影响可能远高于西方国家。针对员工沉默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组织可通过员工分享机制、民主管理、培养变革型领导风格、塑造公正的工作氛围、鼓励谏言等机制对员工沉默行为进行有效治理,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黄家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2):8-10
海德格尔的困境是因言而思的困境.在沉默与宣称之间,海德格尔选择了中途,语言于他而言成为创诗和风格的营造,最后是对这种营造的主观性的祛除.风格启示存在,存在现身于风格. 相似文献
20.
刘晓萍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101-104
以人事部三级口译实务2005年5月汉译英的真题为语料,搜集了30个较好学生和30个较差学生的录音,分析发现,较好学生在口译过程中的沉默远远少于较差学生;同时,录音语料波形图显示,较差学生在每段翻译的中后部倾向于更多的沉默。对上述现象与受试者进行了访谈,总结出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汉英口译中沉默的产生模型。最后,对汉译英口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