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国璋是在袁世凯死后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并列的早期直系军阀头目。在帝国主义采取分裂中国的政策下,北洋军阀各派都以列强为靠山。以英美为背景的直系首领冯国璋与以日本为后台的皖系军阀为控制中央政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打击段祺瑞的内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也反映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集团分裂后的三个主要派系之一,本文拟对它的兴衰和特点作一简述。一皖系军阀是在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过程中兴起的。 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总头子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死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成了许多派系,其中最主要的有皖系、直系和奉系。当时实力最强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段在袁世凯窃国后长期担任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  相似文献   

3.
(一) 北洋军阀中直系和皖系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 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创办“新建陆军”,1896年,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就成为袁手下的主要干将。当时,王为工兵学堂总办兼工兵统带(又称标统,相当于团长),段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冯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南北军阀、中央和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袁世凯垮台以后,北洋军阀内部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南方各派军阀集团,在云贵有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两广则有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此外,北方还有晋系阎锡山,等等。他们各自占据地盘,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使  相似文献   

5.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入主北京政府后,北洋派控制下的中央政权明显衰落。究其原因除段皖系本身实力较弱外,与黎元洪、冯国璋等不合作,统治集团内部一再发生争端也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潘荣 《历史教学》2002,3(9):11-16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入主北京政府后,北洋派控制下的中央政权明显衰落.究其原因除段皖系本身实力较弱外,与黎元洪、冯国璋等不合作,统治集团内部一再发生争端也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 96页有这样一行文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已经分裂成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那时候 ,东北还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这段文字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容易给人以一种错觉 ,认为北洋军阀就只包括直系和皖系 ,因为课本在“皖系”两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句号。而实际上 ,史学界包括课本的编者都认为奉系军阀亦属北洋军阀 ,只不过直系和皖系是袁世凯的嫡系 ,此时控制北京政权即中央政权 ,而奉系是袁世凯的旁系 ,此时尚属地方军阀而已 ,但后来奉系亦控制北京政权 ,直至192 8年被北伐军赶出北京 ,宣告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8.
安福系是皖系军阀为了控制国会而组织的一个政团,它是皖系军阀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袁世凯的北洋军嫡系,在袁本人死后,开始分裂为直、皖二系。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由于冯的乡籍属直隶而得名,皖系以段祺瑞为首,由于段的乡籍属安徽而得名。直、皖两系的分裂及其斗争,袁世凯的死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期,政局混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依附于不同帝国主义的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为了维持北京政府地位和全国统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的支持下,段祺瑞编练了一支私人武装:参战军。参战军的编练不仅仅凸显了皖系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关系的亲密,更在客观上刺激了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的梦想,但参战军的编练也引起其他派系军阀的不满。皖系军阀对于参战军问题的处理上也没有与其他军阀达成一致,最终直皖战争爆发,参战军(边防军)被打垮,而自诩与日亲密的皖系政府也彻底失去了掌握政权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冯国璋是北洋军阀集团的重要核心人物,素有“北洋三杰”之称,他自小站练兵起就追随袁世凯,鞍前马后,屡经战阵,为北洋军阀集团的崛起和袁世凯军事独裁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他亦被袁世凯视为“肱股”,权居要津。冯事袁二十余年,从表面上看,他们二人“分虽僚属,谊犹家人”①,互相拥戴提携,荣损与俱。然而,揭开这层大小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冯国璋等北洋军阀、政客统治中国。政治腐败,内战频仍,广大人民非常失望。当时有这样一条针对现实的对联上联:  相似文献   

12.
段祺瑞是皖系军阀首领,做过很多坏事。但历史现象往往是复杂的、多面的。从民族主义的立场看,他也做过一些好事,是应当肯定的。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进攻青岛。段祺瑞对此极为愤慨,与冯国璋联名通电请缨杀敌。而袁世凯畏惧日本的军事优势,不敢与日对抗。1915年1月18日,日本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条件。冯国璋率19省军人通电中央,表示:“凡欲破坏吾国领土之完全者,吾辈军人必以死力拒之。”段祺瑞更是竭力主张对日强硬,他个人发电宣  相似文献   

13.
说到北洋军阀,人们想起的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强悍的军人执政者,而同样起步于北洋军校的黎元洪,反倒成了被遗忘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14.
看一看民国军阀的谱系,虽可大致区分为北洋系和非北洋系,但它们各自可再分类如下:(1)北洋系 不言而喻,袁世凯作为这派的总帅是大军阀,他死后,他在清末组织训练的七个师的师长及其以下的将校上升并且军阀化了.另外,根据它们的籍贯可分为皖系和直系,皖系以段祺瑞为中心,直系以冯国璋为中心,冯死后以曹锟和吴佩孚为中心.皖系都是安徽省人,直系则不全是直隶省人.如吴佩孚是山东人,冯玉祥虽是安徽人却属于直系.(2)非北洋系这里面的人总括来说,就谱系而言情形如下:甲、清末巡防队的统率者或者他的部下将校出身者 奉天军阀张作霖、广西军阀陆荣廷及其部将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广东军阀龙济光就是这一类;而一般以兵卒上升的人、马贼、土匪的首领受招安者们也是此类.乙、清末各省新军统帅出身者,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唐继尧等就是这一类,这些人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率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开始寻求新的政治力量作为同直系对抗的同盟者.于是,将注意力首先投向孙中山.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重点掌握:1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使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目益尖锐。  相似文献   

17.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在各帝国主义支持下分为不同派系而爆发的第一次军阀大混战。战争仅经短短几天,即以皖系的失败而告终,北京军阀政府遂由皖系暂转为直、奉两系所统治。皖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将曲同丰在关键战役中被俘投降,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曲同丰,山东省福山县人。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先后任陆军速成学堂教练官、正监督及云南新军标统带、协统领。辛亥革命爆发,曾出任云南革命军军务部长兼第二师长,后弃职北归,改任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招抚使。1912年以后历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  相似文献   

19.
北洋军阀内部混战始自直皖战争,其结果是皖系败北,直系掌握北京政权.皖系失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人们在研究皖系失败时,往往只注重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日美角逐中日本失势带给皖系的影响,却忽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皖系统治的冲击作用.一1915——1916年间,袁世凯为巩固其卖国统治,极力鼓吹“尊孔复古”,大搞复辟帝制活动,随着袁世凯的一命呜乎,又出了个张勋复辟;先有“筹安会”的鼓噪,后有康有为、张勋文武双状元的出台,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尊孔”团体纷纷出现,一时间复古的乌云迷漫整个中国.就在此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应运而生的《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它一开始就勇敢地担负起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尽管陈独秀表示只谈学术不贬时政.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真空中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重点掌握: 1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 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使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目益尖锐。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