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想大学"是求学求知求真理及知识创造的精神乐园;以尊重知识、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为特征和学术至上为条件。好的高等教育宏观治理制度只是大学理想与否的充分条件,而好的大学内部管理才是大学优秀的必要条件。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文化精神;是"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对国家前途负有责任"、"育人为本"等大学精神的反映,是大学最不能放弃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坚守。  相似文献   

2.
大学合法性的获得不仅取决于其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要的满足———尽责,也取决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在品质或者说组织文化———自治。这二者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个主题———自治与尽责。理性主义强调对永恒真理的追求,甚至为了维护这一追求的纯洁性,极力主张知识应与市场和政治分离,而实现这种分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实用主义强烈主张高等教育应该走出“象牙塔”,以负责任的态度用自己的知识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与社会形成合作关系,成为社会大学。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均试图在大学的自治与尽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大学在有限自治与对社会和公众尽责之间达成一种较为平衡的权责一体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需要权力的,但大学的权力不同于行政权力,它的驱动力在于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这样的权力,对于大学来讲,不单单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复旦大学力求通过制定大学章程来抑制行政权力,彰显学术权力,这是大学期望的理想,然而,从理想到现实,仅仅依靠一纸大学章程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由冲突到协调:学术自治与科层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组织作为一个松散联合的系统,具有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知识品性与文化诉求等异质特征。科层制对权力、理性、行政权威与程序管理的强调与学术自治维护学者探究学问和忠于真理的追求形成冲突。大学学术自治理念下的科层制改造需要建立保障学术组织文化特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组织中各类事务的性质,协调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关系,与学习型组织搭建桥梁,注重人性化管理,将组织决策下沉,使组织分工柔性化。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一代探索真理的人,既要赋予他们以雄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要充实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语文课对这二者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文章对这些论文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总体上,有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拿来主义,二是管理—技术主义。最后提出了未来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的三点设想:一是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本土性和历史性进行审慎研究;二是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立场,来审视学生评教与其他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三是探索新路以走出管理—技术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7.
吉尔曼大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尔曼是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者。他认为,大学是为年轻人提供高层次教育和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的使命在于增进真理与传播知识;大学的功能在于教育、研究与服务社会;大学是一个自由的所在,其学术自由不容侵犯;大学与社会是动态且良性互补的系统,需要与社会保持有距离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创建大学是人类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大学以先进、公正、理性、科学和创造为本质特征,具有其他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特质。大学以“高、大、学、真、创”为核心内涵。高——高阔境界、高尚品质、高雅格调、高端产品;大——大师、大楼、大气;学——高层次的学习型组织;真——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创创——优、创特、创新。大学以科学育人、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高水平成果为追求目标。真正的大学应当具备这样的优秀品质、内在张力和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9.
这一模块相关联的核心价值是真理与智慧。真理与智慧是智力开发的最终目标。热爱真理表现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智慧是对生命的深刻意义和价值的识别与理解,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级别","丝不断,理还乱"。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没有按照大学的理念办大学,而是以行政系统的标准来裁量性质上原本不属于行政机构的大学。大学就是大学,不是行政,不是企业,也很难说是"事业"。大学是思想的圣地、知识的殿堂。大学要学者云集,是大师所在,生产思想,发现真理,执着于学问,沉迷于知识,超然于现世,云游于精神。大学教授要能够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鄙视功名,祛除物欲,搞学问、迷学术、做学者、慕大师,致力于真理的追求,沉缅于探索的快乐,以享受原创的幸福。做学问、搞学术决不是学人"谋生的手段",而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眭依凡 《教育研究》2006,27(2):11-15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洪堡引入大学科研的原则以来,大学的科研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科研中对真理自由追求的精神逐渐丧失,大学的状况也随之改变。发展至今,大学科研已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中,且科研本身在目前的环境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牵制了大学教学等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本科教学方面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变局交织,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导致大学教育越来越被整合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浪潮中,大学通识教育理念遭受数字智能时代的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全球化强化了世界公民的普适价值并削弱了多元文明的基础,而数字智能社会强化了优绩主义的治理逻辑,强化了大学教育的技术化倾向,二者共同对大学通识教育构成了冲击。本文认为,通识教育所张扬的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是应对数字智能时代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下可能到来的文明危机的最宝贵资源,数字智能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应当超越古典文明和工业社会早期的教育范式,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推动建构科技和知识传播的全球化与文化传承和公民教育的本土化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在数字智能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培养对共同体的公共责任着手,培养学生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学生素质的格式化和大学教育的职业化表明,社会似乎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短期适应能力”,忽视学生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对此,我们不能不看到,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作为教育的顶层组织,大学不能一般地定位于“面向”未来,大学还必须本着超脱的姿态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引领未来需要新人,塑造新人离不开求学问是。因此,大学应该且只能通过“求学问是,树人铸魂,引领未来”而通往大学之道。求学问是,是大学与技工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树人铸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核心要素;而引领未来,是“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一原理的体现,也是大学释放其批判功能的体现。因此,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职能的回归与当代化。  相似文献   

16.
赫钦斯对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外忧内患透彻的分析和其通过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全人与重新转向专注于对真理的追求的高等教育改革设想,既深刻剖析了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又指明了高等教育回归大学之道的发展取向。结合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对民生、对个体人和公民教育的转型需要,中国高等教育理应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教育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建构取向于对完善人格的培养和真理追求的基于统一原则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即对大学核心价值与理想信念的坚守,其精神特质是在大学精神中体现出的特殊品位、志向、气质与神韵。上溯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集中的欧美大学发展历史可知,其精神特质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博雅教育,德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以及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主体的本然状态体现为作为信仰意义的本体、知识传承与创造的本职、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身,大学的本体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构成一流大学精神特质的三维分析框架。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从以上三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形上寄托、真理追求、原理探究、自由教育、个性自由、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承担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文化机构,应建立与其特性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由于价值观在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师生员工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引导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是高校文化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In the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win concepts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have been the bedroc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se concepts have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odern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functions they are called upon to perform over time. Critical to the specialist function of universities are the three P's, namely: (i) the profession of truth and knowledge through teaching; (ii) the promotion of truth and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iii) the protection of truth and knowledge. Of immediate relevance to these functions is university autonomy which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freedom in the search for truth and knowledge. Thus, the normative framework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presupposes that academics are effective once these privileges are guaranteed. Supposedly, the opposite is the case should these factors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be absent; hence, we can equally speak of dependence.

Against this conflicting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ituation in Nigeria in the context of autonomy, freedom, and dependenc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elect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今功利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带给身处其中的学生、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的困顿与挣扎,置身于高等教育的人们应从大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全面社会化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所能起到的作用中去思考与领悟应然的大学教育,去功利化,回归教育的本真,让大学校园在充满人文精神的追求真理的气场中,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格,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追求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有健全人格且能独立面对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